普贤菩萨
普贤是什么意思?浅释普贤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2-10-09

 

何为“普贤”?

德无不遍名普;

调柔善顺名贤。

普是什么意思?德无不遍,周遍法界的功德。通俗一点的说法,这位菩萨的美德无处不在。

我们现在希望自己名声普遍、财富普遍、前途普遍,菩萨则是美德普遍,走到哪里都能显示出他的美德。

专业说法叫功德,功德就是对众生有所利益而又不执著所作所为。有涵养、有贡献、有价值,但是又不会计较这些东西,这就是菩萨的生活

贤是一种尊称,称对方有涵养,那么有涵养具体表现在哪里呢?这四个字是可以作为标准去参考的。

第一个是调。就是一个人有没有涵养,看他有没有自我调控能力。调控什么呢?调控情绪,这是最起码的。有没有涵养,看他能不能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调后面是柔,柔是柔软。生活中,人的遭遇是多方面的,如果缺乏柔性,就容易走极端,表现就是不原谅自己,不放过别人,然后在这个遭遇面前把自己困住,这些都是性格过于刚强的缘故。所以我们需要去调,慢慢地柔。

然后,善顺。善,就是进入纯善的境界,最后表现出来就是行愿当中的恒顺众生。普贤行愿到后面,最后两条“恒顺众生、普皆回向”,菩萨对众生,那是没有底线的宽容。众生皆有佛性,这个真相要了解。从生命最根本的真相去认知,才能够理解诸佛菩萨的大慈大悲。

调柔善顺,我们无法彻底做到。但是,现在生活中先从调开始,每天调一点,慢慢地,我们也就贤了。

华严经》中的普贤十大愿王

一者礼敬诸佛

二者称赞如来

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

五者随喜功德

六者请转法轮

七者请佛住世

八者常随佛学

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普贤菩萨在华严会上是诸佛长子的身份,“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这跟很多同修平常了解的顺序不一样,很多人都以为,文殊菩萨不是排第一吗?华严的顺序是普贤菩萨为长子。

什么缘故呢?文殊菩萨表智慧,智慧代表解。理解。普贤菩萨代表行愿,行愿代表落实。这个顺序的排列最终告诉我们:佛法重实践,实践排第一。若无行愿,则一切成为空谈。

也就是说,真正学佛是要在生活中去实践的,唯有真正实践运用,才能得到佛法真实利益。

文字节录自:仁山法师《普贤行愿品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弘愿之音

下一篇:普贤菩萨警世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