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二月初八,是传统的腊八节。民间有食腊八粥的习惯。腊八粥也叫八宝粥、佛粥。
腊八节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与佛教有关。据说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最初没有收获,之后又经历了六年的苦行,在腊月八日,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而释迦摩尼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为了不忘他所受过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
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腊八粥名义上要凑满八样原料,但也不拘泥,少者四五样,多者十几样均可。有些地方的腊八粥,是糯米、红糖和18种干果、豆子掺在一起熬煮的,十分隆重。用莲子、银杏、花生、红枣、松子加上姜桂等调料掺入大米煮成腊八粥,取其有温暖手足、滋补身体的功效。也有用豇豆、金针、木耳、豆腐、茨菇等煮成的腊八粥,这些是“细腊八”。普通人家吃的腊八粥,在米中掺入青菜、黄豆、蚕豆、豆腐、胡萝卜,荸荠煮成,是所谓“粗腊八”。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隔天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有些产玉米的山区,逢到腊八,以玉米代替稻米,做成“腊八麦仁儿”吃。农家风俗是每到腊八这天,都要做一顿腊八粥吃。腊八粥,就是尽家中所有,凡是好吃、能吃的东西,都可适量地放一点在锅里,黄豆、绿豆、豇豆、豌豆、地蛋、山芋、胡萝卜及小麦粉、玉米粉、高梁粉、大麦粉等,杂七杂八煮成一锅粥。常说吃得全,长得全。
腊月初八是什么日子?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日。释迦牟尼出家后,曾多方寻访明师,以求大道。他见众多修行之人,或以草为衣,或不食自饿,或翘一足,或卧尘土荆棘之中,或拜日月,或事奉水火,心中大不以为然,
未来9000年地球人寿福报与灾劫
本师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人寿百岁。公元前543年,佛入涅槃。自佛陀涅槃时起计算佛历。2008年是佛历2552年。现值减劫,每过一百年减一岁。照此计算,公元前513年,佛诞100岁,人寿99岁。
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及杰出的比丘尼
佛陀的十大弟子在释迦牟尼佛的高足中,其最杰出的十大弟子:第一为摩诃迦叶,苦行第一;第二阿难陀,多闻第一;第三舍利弗,智慧第一;第四是须菩提,解空第一;第五是富楼那,说法第一;第六是大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辞恳切,愿愿都为众生,字字苦心,皆是慈悲,发心极强震撼心灵。佛陀在娑婆世间成道,是为救度众生找寻自身的智慧珍宝,转迷为悟,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