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阿弥陀佛圣诞,广州光孝寺隆重举行念佛七法会,四众弟子齐聚宝刹,精进念佛,祈求阿弥陀佛慈悲加被,一切有情皆得往生净土。今天是佛七法会第二天,光孝寺副寺宽德法师为大众作佛七开示。
班首师父慈悲,维那师父及大众师父慈悲,各位居士菩萨:
大家上午吉祥!阿弥陀佛!
每年阿弥陀佛圣诞都会举行佛七法会,今天是念佛七的第二天,上午主要讲解念佛与念阿弥陀佛。净土宗的念佛法门广为信众所知,以念阿弥陀佛为因行,以往生极乐为果向,即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修行方法,这样的两大因素就是修习净土法门的两大核心。祖师曾说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样的修行方法看似很简单,但实际上我们在方法和认知上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首先我们梳理念佛这一问题。
早期的佛教典籍当中,佛陀给弟子讲说的念佛法门为六念。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和念天。六念法门是佛陀开示的收摄身心的方法,针对的是佛世的弟子。其实念佛、念法、念僧大家都很熟悉,皈依三宝的时候会有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皈依之后我们内心应如何忆念三宝,佛陀曾这样开示:任何时候都可以忆念三宝乃至戒、施和天。
皈依佛这一句念想可以引发我们内心当中对于三宝的皈境,通过忆念佛所行的法、所应行的事,能够化解内心当中当下的贪嗔痴的烦恼。也就是说当我们烦恼来的时候,可以忆念三宝。就像佛经当中所说,在任何恐怖或内心烦乱的时候,念三宝内心可得以平静。
忆念法也是一样,通过忆念佛陀所说的能够断除烦恼乃至解脱的法,对治我们的内心和行持。忆念僧宝的功德也是一样,佛经当中说,对于僧宝的所有行持、皈依对象、布施供养,都是念僧的范畴。
皈依三宝看似简单,但并不是说皈依之后就不用忆念三宝了。不能忆念三宝,之后的所有的信心和愿力都行持不起来。
念戒即在家居士所受持的五戒、八关斋戒、在家菩萨戒等,或出家师父所受持的比丘戒、大乘菩萨戒,通过忆念戒行来检测自己的身心,以这样的功德遮止当下的种种贪嗔痴烦恼。
念施即针对所有佛弟子,通过自身所行持的所有布施、供养,以这样的功德再次生起对三宝的信心,对治当下的烦恼。
念天即二众弟子忆念天界(大梵天、四天王天、三十三天等)众生皈依三宝,行持善业而得以生天界的功德。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我们皈依的人是以出离三界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的,不是以生天界为目标的,为什么要念天呢?以出离三界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这是我们后来在弘扬大乘佛法和念佛法门的时候所提倡的,但是在佛世的弟子当中,在家出家二众也有往生到天界的,所以佛陀教导大家可以忆念天,简单来说就是统一忆念你所皈依的对象和行持的善业,通过忆念增加信心而不断地断除烦恼、增长道业。
六念是佛陀对于在家众和出家众所讲述的念佛方法,即通过收摄身心而给以安立法的义趣。净土法门从唐朝发展到现在,一直经久不衰,它非常容易上手,念佛与念阿弥陀佛之间的差别在《阿弥陀经》中也有非常清晰的解说。《阿弥陀经》中有言,在极乐世界中所有奇妙杂色之鸟所宣说的种种音声都可以让彼国众生得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包括微风吹过诸宝行树所发出的微妙音声也可以让极乐世界的众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念佛、念法、念僧是摄持所有法门的,净土行人要注意,不能只念阿弥陀佛而忘记念三宝。所有修习佛法的内容当中都是佛陀讲的解脱方法,通过这些解脱方法可以摄持身心安立正念、正行,得不退转,一生补处。
整体来看,通过念阿弥陀佛名号为行持的方法,生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希求之心,两者结合就是因行和果向,这是念佛弟子应该安立的最基本的念佛认知。
《长阿含》记载了一个故事,有佛弟子阇尼沙一心念佛,命终之后往生天上,七返生死后得证阿罗汉果。这说明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那为什么还要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呢?
经典和祖师大德开示我们,念阿弥陀佛,是因为可以免于轮回六趣之苦,不会退转并且迅速证得菩提。佛陀也是见到众生之苦,才出家求道直至证得无上佛果。
净土经典《观无量寿经》记载,韦提希夫人因给自己的丈夫频婆娑罗王送饭,被逆子囚禁,她坐在囚牢中愁苦不已,至心祈求佛陀。佛陀感知韦提希夫人的愿求,带着目犍连和阿难两位尊者前来看望韦提希夫人,夫人顶礼佛陀,悲苦地问道:过去世我造了什么业,使我生下这样的逆子?提婆达多很多次加害佛陀,为什么他成为您的眷属?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有种种的不如意,可能家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也会问是什么原因,自己会和他们成为眷属,心里面会有些埋怨。国王的夫人韦提希,虽然身份尊贵确也免不了这样的苦,所以她祈求佛陀开示,说:
唯愿世尊,为我广说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
韦提希夫人希望没有烦恼忧愁,自己往生后,不要在娑婆世界这个五浊恶世。
此浊恶处,地狱、饿鬼、畜生盈满,多不善聚。愿我未来不闻恶声,不见恶人。今向世尊五体投地,求哀忏悔。唯愿佛日教我观于清净业处。”
娑婆世界有种种不圆满的地方,希望佛陀开示我们怎么得到清净。
祖师大德开示我们,只有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世界,才能往生西方净土。对世间苦的厌离非常重要,我们也会厌离苦,但是我们又对世间存在幻象,还想得到世间的快乐,在不圆满的世界中追求圆满,这就是颠倒,这样不能产生欣求西方净土的心。
由经文我们可以知道,不堪忍受逆子所害之苦,就是是韦提希愿见世尊寻求离苦方法的因由。正如我们面对生活困苦时也会痛哭流涕,举目无望。要么感叹老天爷不公,要么埋怨菩萨不灵,从来都不会反省我过去造下什么罪业。更不会生起厌离娑婆之心,寻求极乐无苦之处了。因为韦提希夫人已经生起厌离娑婆世界的心,佛陀就为她开示如何观想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三种修净业的方法,和念佛求生极乐世界的方法。
在观经中讲到,不信佛的人,造下很多恶业的人,临命终时,有善知识为他开示,令他对阿弥陀佛生起信心,他能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乃至十念,阿弥陀佛就来接引他往生极乐世界。
有人可能会想,我现在不想改正恶习,还想享受,只要临终念十声佛号就可以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你听闻了上品上生的方法,还想着下品下生,说明你还不能厌离娑婆,对佛陀讲的法还没有信心。没有信心,就不能发起求生净土的愿望,就不会按佛陀的教导去修行。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诸苦加身、神识昏迷,想提起正念,念十声佛号,是不太可能的。
佛陀为我们开示世间有种种苦,让我们对苦有正确的认知,劝我们厌离娑婆,欣求极乐。而极乐世界有什么殊胜之处呢?
“彼土何故名为极乐?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其佛国土尚无三恶道之名,其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故名阿弥陀。
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亦复如是。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劫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之所以有那样的功德庄严,离不开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例如《无量寿经》中的四十八宏愿,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时所发下的铮铮誓言,菩提大愿。阿弥陀佛发下大愿将众生接引到极乐世界,不仅是让众生在极乐世界没有烦恼,获得安乐,更是希望众生修行成佛,成就自己的净土,到众生需要的地方去度化他们。
原标题:佛七第二天丨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宽德法师为您解密(视频)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广州光孝寺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恭迎阿弥陀佛圣诞——农历十一月十七日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恭逢阿弥陀佛圣诞日。千百亿劫,我们轮转六道,苦不堪言。今得人生甚为不易,此生若不能成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大业,来世
念“阿弥陀佛”和“南无阿弥陀佛”功德一样吗?
念“阿弥陀佛”名号或“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是否一样?首先,念佛无论是念四字还是念六字,原则上都是平等的。但是如果对初机来说最好念“南无阿弥陀佛”,会亲切一点。因为你
一声“阿弥陀佛”能化解什么?
众生“带业往生”这里的“业”说的是因为我们的种种行为来的善业和恶业,这些力量随着我们一起往生。往生后若是善业的力量多,我们的人生从出生开始就很顺利,若是恶业的力量多,
为什么阿弥陀佛会涅槃,由观世音菩萨补位?
问题:阿弥陀佛既然是无量寿,为什么阿弥陀佛会灭度,由观世音菩萨补位呢?广行法师:观世音菩萨接阿弥陀佛的班,阿弥陀佛在哪里呢?阿弥陀佛还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知道西方三圣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