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公廉问岭南三年。以佛氏第六祖未有称号,疏闻于上,诏谥“大鉴禅师”,塔曰“灵照之塔”。
元和十年十月十三日,下尚书祠部符到都府。公命部吏泊州司功掾告于其祠幢。盖钟鼓增山盈谷,万人咸会,若闻鬼神。其时学者千有余人,莫不欣躍奋厉,如师复生;则又感悼涕慕,如师始亡。
因言曰:自有生物则好斗夺相贼杀,丧其本实,悖乖淫流,莫克返于初,孔子无大位,没以余言持世。更杨墨老益杂,其术分列,而吾浮屠说后出,推离还源,今所谓生而静者,梁氏好作有为,师达摩讥之,空术益显。
六传至大鉴,始以能劳苦服役,顺其言,言希以究,师用感动,遂受信具,遁隐南海上,人无闻知。
又十六年,度其可行,乃居曹溪为人师,会学奔来,尝数千人。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其教人始以性善,终以性善,不假耘锄,本其静矣。
中宗闻名,使幸臣再徵,不能致,取其言以为心术,其说具在,今布天下,凡言禅皆本曹溪。大鉴去世百有六年,凡治广部而以名闻者以十数,莫能揭其号。乃今始告天子,得大谥。丰佐吾道,其可无辞。
公始立朝,以儒重。刺虔州、都护安南,由海中大蛮夷连身毒之西,浮舶听命,咸被公德。受纛节戟来莅南海,属国如林,不杀,不怒,人畏无噩,允克光于有仁。昭列大鉴,莫如公宜,其徒之老,乃易石於宇下,使来谒释。
其辞曰:
达摩乾乾,传佛语心。
六承其授,大鉴是临。
劳勤专默,终揖于深。
抱其信器,行海之阴。
其道爰施,在溪之曹。
庞合猥附,不夷其高。
传告咸陈,惟道之褒。
生而性善,在物而具。
荒流奔轶,乃万其趣。
匪思愈乱,匪觉滋误。
由师内鉴,咸获于素。
不植乎根,不耘乎苗。
中一外融,有粹孔昭。
在帝中宗,聘言于朝。
阴翊王度,俾人逍遥。
越百有六祀,号谥不绝。
由扶风公,告今天子,
尚书既复,大行乃诛。
光于南土,其法再起。
厥徒万亿,同悼齐喜。
惟师教所被,泊扶风所履,
咸戴天子。
天子休命,嘉公德美。
溢于海夷,浮图是视。
师以仁传,公以仁理。
谒辞图坚,永胤不已。
文章来源南华禅寺
本站编辑:蝉友圈印媛
光大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瑫(tao),武德年间遭贬官,徙居到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贞观十二年(638)二月初八,惠能就出生在新州。惠能三岁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成人后,家境愈发贫寒,只能靠上山打柴和帮人做零活维持生计。
慧能大师顿悟——直指人心 见性成佛
六祖慧能大师生活时代的中国唐朝,是中国封建王朝政治、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鼎盛时期,六祖大师可以说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开创性人物,正是因为有了六祖大师,中国佛教迄今才可能有千年后的繁荣,不夸张地说没有六祖大师,现在的佛教是什么样子很难说。六祖大师年轻至中年时代,正处于一代佛法大师玄奘法师弘传法相唯识学的时期,因为唯识的应运而生,当时还有善导大师的净土宗盛行,又有道宣律师的律学传扬,更有法藏大德的华严之教,之后义净法师的一切有
禅话 | 六祖慧能大师悟道以后怎么生活?
在佛教里,悟道的禅师们如何生活?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深感好奇,总以为悟道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上天入地,神通自在,呼风唤雨?事实上,神通和悟道不一样。悟道就等于从黑暗里面忽然见到光
禅宗五祖弘忍大师传衣钵的故事
在南北朝的时候,佛教禅宗第五祖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手下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翘楚者当属大弟子神秀大师。神秀也是众僧公认的禅宗衣钵的继承人。弘忍渐渐的老了,于是他要在弟子中寻找一个继承人,所以他就对徒弟们说,大家都做一首偈子(有禅意的诗),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这时神秀很想继承衣钵,但又怕因为出于继承衣钵的目的而去做这个偈子,所以他就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了一首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