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禅”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它形成与公案之学相联系的稳定形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禅学潮流则是从北宋开始。
文字禅是指把握禅理的禅学形式以通过学习和研究禅宗经典而达成。在唐末,中国的禅宗界逐渐兴起“行脚参禅”的风气。修行方式因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随即改变,不再仅仅是个人的静坐默究来修习禅法,也不仅限于修习者个人不可言传的感受来体验禅境,师徒之间或师友之间的相互讨论、启迪和勘验成为主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习禅、教禅,使用语言文字来衡量迷悟和得道深浅为特征。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运用公案结合在一起,公案受到禅宗界的重视作为宋代文字禅的主导方面。文字语言逐步成为教禅和学禅的基本资料,这是与中唐开始的禅僧生活方式和修行方式的变革相联系的。
还有学者认为,文字禅就是所谓的“以文字为禅”,它包容了形式各异、门风不同的佛经文句、古德语录、公案话头、禅师偈颂、诗僧艺文等等的一种极为复杂的文化现象。这其中共同的精神,就是对语言的表意功能的承认甚至肯定。一般认为从不同角度、层面去定义文字禅的概念,都具有积极合理的方面。
下一篇:什么是空想
出声念佛和默念功德一样吗?
出声念与默念都是通过念诵,专注当下、清净心念,与经书、佛号所记载的诸佛菩萨大愿相应,依此大愿修正我们的言行、念头,逐渐向诸佛菩萨靠拢。阿弥陀佛在开示念佛法门时也未曾要
能否请人代为诵经祈福?
常有善信问是否能请人代为诵经祈福。此举当然可以,但如能自己亲身去行则更能获益。就好像和同学一起听课,学到了同样的知识,但一方经由写作业,再次运用所学、夯实基础,一方请同
“罗汉”有哪些含义?
比丘是因,罗汉是果,比丘在因地有三义,那罗汉在果地自然也具足三义,分别为:应供、杀贼、无生。比丘在因地是“乞士”,罗汉在果地具足一定的福德,为世间的福田,应当接受世人的供养,所
什么是戒律,是如何形成的,应如何看待?
什么是戒律?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