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是围罩灯烛之具。它可以保护灯烛不被风来吹熄,又可以防止蚊蛾之类,不被灯烛烧伤。
‘灯笼’的来源,据毗奈耶杂事略说:‘缘在室罗伐城,如世尊言,夜闇诵经者,彼诵经时,有蛇来至。少年见已,惊慌大唤,唱言:“长脊长脊(蛇)”!凡夫比丘,悉皆惊布。遂令听者,因斯废阙。以缘白佛,佛言:“当可燃灯,以诵经典”。比丘夏月,燃灯损虫。佛言:“应作灯笼”’。—这便是佛教的‘灯笼’的来源。
当初的‘灯笼’,非常简陋。据毗奈耶杂事说:佛陀教示比丘们:用竹片做笼,用薄毯布遮孔。或用云母片做罩。这样做法如果认为不易,也可请一位陶器匠,做一只灯笼形的瓦器,四周穿些小孔,做为‘灯笼’。还可以用瓶罐之类,打掉其底,旁边穿凿小孔,再用薄纸、薄绢遮掩四周;用来罩住灯盏,以免小虫进入。
‘灯笼’又叫做‘灯楼’、‘灯炉’、‘灯吕’等等。后世以来,随著「灯笼’的质料和式样的演变,它的名称也翻新了。例如:石灯笼、铁灯笼、铜灯笼、高灯笼、折灯笼、旋转灯笼(走马灯)、牡丹灯笼、莲花灯笼、龙头灯笼、提灯笼、钓灯笼、戴灯笼、纸灯笼、纱灯笼、玻璃灯笼……种种名目,不一而足。在那些‘灯笼’群里,有的还描绘或雕绣了一些鱼虫鸟兽、人物花草。真是美仑美奂,各显新奇。
在佛教道场的佛殿、禅房、讲堂、客厅、走廊、厕所……等处,‘灯笼’曾经被普遍地使用著。近几十年来,科技文明,突飞猛进;从前那些古雅的‘灯笼’,几乎已经全被‘电灯’给取代了。回忆往日的梵刹之夜,那一片温煦、宁静、庄严、美妙的灯笼烛火,不复可见;怎不教人一腔伤感!
下一篇:佛教里的“幡”是什么?
有关钟的故事
请为我们谈谈有关钟的故事?有关「钟」的故事很多,如《缁门崇行录》裡提到,隋代有一位智兴法师,在大庄严寺担任叩钟的职务。由于他叩钟时都虔诚祝祷「愿诸圣贤同入道场」、「愿
古代比丘生活器具:净瓶
净瓶(梵名kalasa),指以陶或金属等制造,用以容水的器具,为比丘十八物之一,盛水供饮用或洗濯,又称水瓶或澡瓶。在《敕修百丈清规》<办道具>中说:“净瓶,梵语捃稚迦,此云瓶。”《释氏要
锡杖的作用
古代出家人外出行脚,习惯上都会拿一支锡杖,请问锡杖的作用是什么?出家人四处云游行脚,来到深山野外时,总要留意是不是有豺狼虎豹、毒蛇害虫出没。那么,锡杖随身,就可以用来防身,保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阏伽器
阏伽器为六器(火舍、阏伽器、涂香器、华鬘器、灯明器、饭食器)之一,是指盛供养的阏伽、涂香、华鬘之容器。在密教修法坛四方及中央的火舍之左右,各陈列三个。从阏伽器之名称,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