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杖’属于佛教的道具之类,它是比丘们应该携带的十八物之一。
‘锡杖’梵语‘隙弃罗’或‘吃弃罗’。十诵律中又称它为‘声杖’;因为振杖之时,出声如锡,所以称做‘声杖’、‘锡杖’。
得道梯橙锡杖经中略说:‘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现在未来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标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倚依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者明也,得智明故。锡者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者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
锡杖经又说:‘是杖有三錞,念三途苦恼,则修戒定慧。念三灾老病死,则除三毒贪嗔痴’。
‘锡杖’的形状,据大比丘三千威仪经说:杖头状如塔形,为用锡料所造。杖柄应用木竿为之,下端则按装钢鐏(‘鐏’者,戈柄下端之圆锥形钢套也)。高与眉齐。
杖头有二股六环者(也有说是四环者),是迦叶佛所制。有四股十二环者,是释迦佛所制。—装造二股,为令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装造四股,用断四生、念四谛、修四等、入四禅。十二环者:用念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修行十二门禅。又三重四股者:以念如来‘七觉意’法。通焊钻八,则是用念‘八正道’法。
至如持用‘锡杖’的方法,也有一些规定。三千威仪经曾经制订持‘锡杖’二十五事。该经曾略谓:‘持杖不得入众(‘众’者,僧团也)、日中后不得复持、不得担于肩上、见佛像不得使锡作声、不得以杖指人、不得用杖于地面写字’。又优婆塞五戒威仪经说:‘不得以不净手捉杖。若入僧房,须脱除杖鐏,且不得触地。若持杖入白衣舍,须将杖鐏在后,若因事入白衣家,或为受午食,须于门首摇锡三下。若无人应,再摇五下。又无人应,更摇七下。终无人应,则应往别家’。(由日文译出)
再如‘锡杖’的用途,在锡杖经、三千威仪经、五戒威仪经、四分律、十诵律、毗奈耶杂事等典籍中,都曾有所说明。大致是说:‘比丘于白衣舍前振锡,可令施主出应。若有恶犬恶牛,可使怖走。若于路途山林旷野等处,遇见毒蛇猛兽、蜈蚣恶虫,摇锡可令惊避。……’及至后世,诸山禅师法祖,更有用振锡举杖,启示玄机、指点妙义的了。诸如高僧传及传灯录等文献,都有许多记载。更至近时,就连那些‘传戒、说法’的场合,也都已执杖振锡了。
再者:大唐西域记卷二说:‘如来锡杖:白铁为环,栴檀作柄,宝筒盛之。’又洛阳伽蓝记卷五说:‘如来锡杖,长一丈七尺,以水筒盛置。此杖表面,金箔装贴。杖身轻重莫测;重时百人莫举,轻时二人可提’。由此可见:我佛应化因缘,实在不可思议也!
下一篇:香板是什么?香板的来历与作用
滤水囊的作用
滤水囊是出家人的生活用品,用于饮水时过滤水中微生物之用,为器虽小,其功甚大,为护生命故。出家人举凡饮用的水必须经过一块细布过滤,让细小的微生物不进到水中,再把牠们放回清水
供养佛菩萨的法器:华(花)
华(梵puspa)音译补逝波。指植物的花,用以供奉佛菩萨。华象徵各种美好的意义,《华严经探玄记》卷一中说华有十种意义:1、微妙义,代表佛陀行德离于粗恶之相。2、开敷义,表德行开敷荣
佛珠的详细介绍以及意义
佛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诵记数的随身法具,由于在僧俗间的广泛使用,了解佛珠的起源和意义,会对佛珠生起尊重心,故撰此文以飨读者。一、古印遗风——佛珠的起源佛珠,本称念珠,是指以线
佛龛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龛原指掘凿岩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记载,一一之须弥山有龛室无量,其中有无数化佛。《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记载:底沙佛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