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具’也是佛所制定的服具之一。释氏要览说:它的梵称叫做‘尼师坛’。根本毗奈耶说:它的梵称叫做‘尼师但那’。在有关的典籍里,‘义译’有把它译作‘坐具’或‘卧具’的,也有把它译作‘敷具’或‘随坐衣’的。也有简称做‘具’的。五分律说:‘为护身、护衣、护僧床褥故,蓄坐具’。
‘具’的量度尺码,律制中规定为:‘长佛二杰手,广(宽)一杰手半’。据禅林象器笺‘服章门’的解释说:‘佛一杰手,长二尺四寸。此合长四尺八寸,广三尺六寸’。若是遇到身量高大的人,也准许向四边酌量放大裁制。
‘具’的颜色,和袈裟同样地须要染成坏色。所谓‘坏色’,也就是‘染污色’。‘具’的质料,应该使用旧布或粗布。假如没有旧布,不得不使用新的布料时,就得在布面上缝贴一块旧布,用以破坏它的美观。
‘具’的缝制方法,是用两重布料复迭一起,四边加贴布条缝制而成。据日本的无著道忠大师(禅林象器笺编著者)说:四边贴布,可能就是为了破坏它的美观。
‘具’的用途,究竟是做甚么呢?唐代道宣律师认为:‘具’是礼佛拜僧所用之具。义净大师则说是:‘具’乃坐卧所用,不宜敷地拜佛。—这两位古德的说法,他们各有所据。
按照律制:‘具’也是比丘们所必须随身携带的用具。使用时应该自己展敷、自己收起,不应假手于人。携带时,折迭安置左臂袈裟之下,或放入衣囊之中。至如礼仪上的‘持具、展具、起具’的姿式,使用文字不易表白,最好有人来做‘示范动作’。
道宣律师所撰戒坛图经曾经说道:‘尼师坛如塔之有基,比丘受戒,即身是五分法身之塔’。若从这里体认,‘具’还有一种神圣的意义呢!
下一篇:佛教常用器物:香炉
佛教的香与香器
香是人类生命中最美好的感动,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也具有极大的意义,因此,早在西元前三千年,就有埃及人大量使用香料的记载。想到香,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花香、烧香、煮食的香味,
佛教服饰:僧袜介绍
我国的僧尼们,于‘僧鞋’之外,还穿著长筒的‘僧袜’。所谓‘僧袜’,实际上也就是我国的古装布袜;于今并且有人把它叫做‘罗汉袜’了。‘罗汉袜’的颜色,在习惯上都是以灰色为主
袈裟和僧衣的种类及介绍
‘袈裟’是梵语,这两个字原本是‘kas!a^ya’,到了晋朝葛洪撰写字苑,才把它改成‘袈裟’了。‘袈裟’又叫做‘袈裟野’、或‘迦罗沙曳’,义译是‘浊、坏色、不正色、赤色’、或
佛教常用器物:禅杖
‘禅杖’是禅门之中,在坐禅时用以警睡之具。释氏要览中说:‘禅杖以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执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用这种‘禅杖’触击禅者,不会感受痛楚,但能苏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