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见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裴楷 儁朗有识具。”《南史·胡谐之传》:“ 谐之 有识具,每朝庭官缺及应迁代,密量所用人,皆如其言。” 清 方楘如 《偶然欲书》:“《旧唐书》於诗似欲以 元 白 压 李 杜 ,於文似不满 韩昌黎 ,其识具可知矣。”
2.佛学术语, 对‘心所法’而言,指六识或八识之心王。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七上):‘一切世间十种异生,同将识心居在身内。’
谓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宋书·少帝纪》:“德业冲粹,识心明允。”《坛经·惠能童子问答惠能作偈》:“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识心见性,即悟大意。” 明 李贽 《答周西岩书》:“或有或无,自是识心分别,妄为有无,非汝佛有有有无也明矣。”
下一篇:转生(佛教名词)
【还俗】-和尚还俗
还俗(佛教用语)还俗,佛教用语。原本是指僧尼因为破戒,依律被逐出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故称还俗。若因个人诸多因素,自愿舍戒离开僧团而返回俗家,恢复世俗人士的身份,
禅林(佛教名词)
禅林(佛教解释)禅林,初指僧人的陵地,后借指寺院。一般常指佛家修行的寺院。基本信息词目:禅林拼音:chán lín英文:Buddhist temple词义:佛教寺院的别称引证解释指寺院。僧徒聚居之
觉悟(佛教名词)
觉悟(佛教解释)觉悟亦作“ 觉寤 ”,既觉醒之义。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
浴佛
“浴佛节”是佛教重要节日之一。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根据习俗,这一天佛教寺院内都要举行“浴佛”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提醒人们时时要保有一颗清净心,观照自己的心是否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