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语)以名一切之善行。又以名善行所得之福利。无量寿经下曰:“福德自然。”
语出【佛学大辞典】
2、指修人天善行所感得的福分。福德与功德不同,外修事功的有漏善是“福德”,内证佛性无漏智才是“功德”。又,修道若著相而修,那是“福德”,若离一切相,修一切善,才是“功德”。
语出【佛学常见辞汇】
3、谓佛说经,为令众生修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行,调伏诸根,无所放逸,则得天人果报,长乐无穷,是为福德。
语出【三藏法数(明.一如编)】
福德是可以自己与他人受用享受的,比如金钱、房屋等;而功德是自受用的,修持清净心是可以让福德转化为功德。
断恶修善是因,得到福德是缘,获得福报是果,有大福德自然有大的福报,但是不管怎么大也脱离不了六道。而功德不一样,功德是可以帮助勇猛精进修持佛法的自身脱离六道,来到一真法界乃至极乐净土所必须的,简单的说,就是功德大就是功夫得大力,功夫成片,果报自然稀有殊胜。
下一篇:罪业
浴佛
“浴佛节”是佛教重要节日之一。浴佛节”又称“佛诞日”,根据习俗,这一天佛教寺院内都要举行“浴佛”活动,该活动的主旨是提醒人们时时要保有一颗清净心,观照自己的心是否清净
【讲经】-佛教讲经说法
讲经(佛教解释)在佛教传统上,开大座讲经说法时,有一定的规矩。这种规矩有两种主流,一出自印度那兰陀佛教大学,另一乃印度超戒寺传统,这两种说论规矩都是正确的。超戒寺说法的规矩,
觉悟(佛教名词)
觉悟(佛教解释)觉悟亦作“ 觉寤 ”,既觉醒之义。就是对事物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规律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一个人觉悟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动地参与自身及社会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从而最终决
罪障(佛教名词)
罪障(佛教解释)基本信息拼音:zuì zhàng注音: ㄗㄨㄟˋ ㄓㄤˋ释义佛教谓罪孽能障碍诸善,因称为“罪障”。《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其此比丘承此呪力,罪障消除,即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