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报指的是善恶业因所生的果报,佛教业报理论认为:众生所受的一切苦乐及生活环境等现实,都是由自己造的业所感召的果报,自作自受,业报通三世。
业一般多指身、语、意三业:
1、身业是指身体所作,举手投足等所做的一切事;
2、语业是指发声、说话、吟唱等;
3、意业是指心所法中的思,包括审虑、抉择、思维、想象等意识活动。
由于身、语二业都由思发动,所以意业贯穿于身、语二业中。
从道德角度和所生果报的苦乐来看,业又可以分为善、恶、无记三业:
1、善业就是对今生后世有益且顺于理的造作;
2、恶业就是对今生后世有害且逆于理的造作;
3、无记业就是不善不恶的造作。
业还有十善业、十恶业等说法。佛教认为,由善、恶业会产生业力,其力量十分强大,其作用十分复杂。
推动着对于当前环境苦、乐、忧、喜以及不苦不乐等五种境况的领受,也就是常说的果报。
大凡世间一切的活动,有原因就有结果,有业力自然就有业力的反应,原因的结果就是果,业力的反应就是报。果是对因所说的,报是对业说的,实际上业报就是果报。
因果报应是佛教的因果理论和业报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点:
1、善恶业因必生同类果报。即善业必得善报,恶业必得恶报,无记业不受报,善恶杂业得善恶杂报,无漏业得无漏果报,彼此不杂,丝毫不差;
2、自作自受,不由他人。即业因所生果报,必由造业者自己或自己的延续来承受,不能由他人替代;
3、果依众缘,报通三世。即业因虽必生果,但果报的成熟必须具备条件,若条件不具备,就得不到果报;又由于果报通于三世,未必报在今世,但不管相隔多少劫,终会有受报之时;
4、业由心造,因果可由心回转。即业力为自心所造,自心有自主性,而且业性本空,所以已造恶业之报可由修道或修善等消灭不受。
下一篇:什么是轮回?轮回是什么意思?
明旸法师简介
明旸法师简介明旸法师,爱国高僧,中国当代十大高僧之一。生于1916年,系福建闽侯(福州市)人,俗家姓陈,名心涛,号俊豪,情满怀。从小熟读四书五经,于十岁时随母听圆锳大师讲《仁王护国般
悉檀是什么意思?佛教四悉檀是什么?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此乃佛陀善于观机逗教,善用四悉檀教化众生之故也。“悉檀”为梵汉兼称,“悉”乃华语,普遍之义,“檀”乃梵语,布施之义,合译为“成就”。“四悉
信解行证是什么意思?
佛经里有一则譬喻说,有一个旅人长途跋涉,饥渴交迫,好不容易找到一池湖水,但是却望而不饮。因为他认为这么大的一湖水,如何饮得尽,因此索性不喝。这个譬喻是讽喻有一些佛教徒,自觉
五戒十善指的是什么意思?五戒、十善的内容
五戒、十善是佛教最基本的戒律和修行内容。五戒的内容五戒,是对在家信徒提出受持的五种规范,也称为“优婆塞五戒”、“优婆塞戒”。五戒的内容分别是:(1)不杀生:狭义指不伤害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