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一卷,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册经集部。
说是指这部「父母恩难报经」,乃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
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梵语,译成中国语文,乃是大觉的意思。
觉有觉悟与觉察两种意义。觉悟乃是觉知万法事理,了了分明,好像一个人在黑夜裡作梦,清晨一觉醒来,顿时明悟,无明昏闇,刹那消失。觉察是觉察一切烦恼,使之不能为害,如世人觉知有贼,惊觉警惕,不被贼人偷窃。佛之圣慧一起,朗然大悟,不但是自觉,而且还要觉一切众生,自觉觉他之觉行圆满,达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方得谓之为佛。
释迦牟尼佛的父亲,是二千五百年前,古印度迦毘罗卫国淨饭王,母亲是王后摩耶夫人。佛是独子,也是唯一的王储太子,名叫「悉达多」;出家成佛,乃是地球贤劫千佛的第四尊佛。
因佛教是最讲孝道的,所以佛经云:「孝养父母,是第一福田。」梵网经上说:「尔时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即戒律),孝顺父母师僧三宝,孝顺至道之法。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因佛陀曾讲过好几部孝经,这部父母恩难报经,就是其中的一部。
「父母」二字,在辞海的解释是「生我之人,男的叫父,女的叫母」,乃是亲人之中最亲者,所以叫「父母亲」。
依中华民国现行民法「亲属」来说,父母子女之间,谓之「直系血亲」。自己之身所从出者,叫直系血亲尊亲属,父母即是。从自己之身所出生者,叫直系血亲卑亲属,子女即是。子女从父姓,赘夫之子女从母姓;收养他人之子女,为养子女,养子女称收养人,叫养父母。
「恩」是他人于我的利益,叫恩惠恩泽。父母于子女,不但有十月怀胎之苦,生养抚育之恩,就是养父母亦有抚养教育之恩。所以说:「父母之恩,山高水深」,难以图报。
父母及养父母之恩德,虽然难报,但为人子女或养子女者,一定要报。
「经」者道也。佛陀所指示我们孝亲报恩之道,也就叫「父母恩难报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原文(全文) | 安世高 |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注音 | 未知 |
下一篇: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简介
释迦牟尼佛对现今五浊恶世的描述
你等能于此浊世端正心意,不作种种恶业,堪称大德。为什么呢?十方世界善多恶少,容易接受开导教化,唯此五浊恶世,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众生,使之舍弃五恶,去除五痛,离开五烧,降伏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
佛教是谁创立的?佛教是怎样创立的?佛教是释迦牟尼(乔达摩·悉达多)创立的。释迦牟尼成佛后,在鹿野苑初转法轮,向五名侍者宣说自己获得彻悟的道理,乔陈如等五人出家为佛弟子,从此,构
念佛是什么法门,有哪几种念法?
念佛是什么法门?念佛是大乘佛教的一种修行法门。小乘虽然也有念佛的形式,但只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对释迦尼佛的思念,与大乘佛教念佛迥然不同。大乘佛教认为,三世十方,有诸佛所居
慧远大师简介
慧远大师简介慧远大师(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原平市)人,精通六经及老、庄之学。年二十一,闻道安法师讲般若经,悟而出家,以弘法为己任。后入庐山,喜其清幽,遂结茅为舍,讲《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