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知识
楞严经简介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2-12-26

 

楞严经简介

《楞严经》,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唐般剌蜜帝译。10卷。此经的译者般剌蜜帝大师,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止道场,于唐神龙元年(705)从灌顶部中诵出,乌苌国沙门弥伽释迦译语,房融笔受,怀迪证义。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在日本,此经亦流传不断。

楞严经内容

《楞严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佛遣文殊师利以神咒保护阿难免受摩登伽女诱惑破戒,并为其说修禅定,能断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等。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主要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故流转生死,当修禅定,以破种种“颠倒”之见,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等由低至高的种种修行阶次,达到方尽妙觉,“成无上道”。第10卷为流通分。讲述此经应永流后世、利益众生等。

楞严经注疏

相传中国注疏有百余种。其中主要有宋子璿《楞严经义疏》10卷,智圆《楞严经疏》10卷,咸辉《楞严经义海》30卷,戒环《楞严经要解》20卷,王安石《楞严经新解》10卷;元惟则《楞严经会解》10卷;明祩宏《楞严经摸象记》1卷,德清《楞严经通议》10卷,圆澄《楞严经臆说》1卷,传灯《楞严经圆通疏》10卷和《楞严经玄义》4卷,智旭《楞严经玄义》2卷,普寂《楞严经略疏》4卷,兴隆《楞严经义疏显密幽玄记》10卷等。日本亦有注疏40余种。

楞严经三大主旨

悟本体

本性即是真如本性,即如来藏性。

【悟】有三种:解悟、行悟、证悟。

1、解悟——即是始觉。于此觉中,了妄达真。【了妄】者,如了七处皆妄,一切世间幻化虚妄。【达真】者,如十番显见,通达本有【真见之性】。此【始觉智】即见道位,于是悟中,行者之观念(知见)改变、行为转变,且此等转变皆是决定,非如突然心血来潮,昙花一现,此即如《圆觉经》所云:【即已成金,不复为矿】。是故非如一般之文字知解,乍现即逝;即如小乘之见道位,一切邪见、恶知见悉断;亦如大乘见道位,决定一佛乘,不再履于凡外权小之径,并于一切法,闻即信受、谛解。

2、行悟——即明心见性。【明心】者,明心相也。心相者,即如大乘五位百法中所示之心王、心所、心不相应行等法,包括心所的善恶(烦恼)等法自相、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生起、如何修灭等。至于【心王】,则了八识之体,诸识各自之体、相、用如何,以及其间互动之条件及本源。如是一一法皆明了者,乃得称为真【明心】者,故六祖惠能大师说:【明心号菩萨。】【见性】者,即是见自本性,亦是见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此见性,常修道位,亦即【分证觉】,即于六十位修证过程中,分分断无明,即得分分见;是故《大般涅槃经》中说:【十住菩萨犹见不了了。】意谓:十住菩萨虽有见性,但仍不能了了全见,是故,于此位中,尚非现量境界,而仍属比量智。

3、证悟——此即【究竟觉】,亦是证道位,即为现量智。是故当知,所谓【悟】者,绝非【神秘】、笼统的概念,而是有具体之悟境、对象及内容的。且悟前与悟后,其人之三业,必然转变,有所不同;其转变即:越加清净、庄严、不贪染、有智慧。而且当然不会因为悟了,而言行乖异、反常、狂妄、贪爱世间、恣行杂染(若如此者,则决非悟了,而是着魔,—般末世众生愚妄不知,常以着魔为大悟!)

持心戒

持心戒者,即是持佛戒。如佛在本经中说:【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一般的戒,都是指身口戒,不是心戒;而【佛戒】是心戒,故说:【摄心为戒】,以摄心、摄念,令恶心、恶念乃至善心、善念不起,名为心戒,是为如来戒。因为既要修【佛定】,而不能光持凡夫、小乘【身、口】之戒——持此戒者,于其持犯,即不能说要具多少缘,且其事成就——如【前人命断】(杀生)、【离本处】(偷盗)、【入胡麻许】(邪淫)、【前人领解】(妄语)、【咽咽得罪】(饮酒)等——方结罪,只要起心动念有恶念,恶心生起,即是有犯,是故名为心戒。故欲修佛定者,须持佛心戒,持心令无杀心、无盗心、无淫心、无妄语心,才有资格修习佛定。至于持佛心戒,于本经中则包含两大单元:

1、四种清净明诲详见经文卷六

其心不杀——不起杀心

其心不盗——不起盗心

其心不淫——不起淫心

其心不妄语——不起妄语心

2、三种渐次详见经文卷七

除其助因——除五辛

刳其正性——断除酒肉、淫欲(包括正淫)

违其现业——不缘六尘,旋元自归

如是持佛戒,身语意三业清净,资粮具足,方堪修大定。

修大定

此即所谓【全体起修】。所言【体】者,真如本体也,以悟得本体故,故得依此本体为【本修因】(即【如来密因】),而进修首楞严大定。其次第为:

1、具信解——信解正法、无上法,尤其是真如法;如前说。

2、持净戒——除在家者五戒、八戒,出家沙弥戒、比丘比丘尼戒之外,尚须依循四种清净明诲、三种渐次,此则僧俗共遵者,如前说。

3、严道场——包括择地、掘地、净地、建坛、洒净、结界、庄严道场(含如法安奉佛菩萨像、法器、供具、庄严具,如幢、幡等)。

4、持心咒——先持大咒以为结界,再持咒心,以为摄心入定。

5、修大定——以持佛心咒,得与佛心相应,入佛总持,三密与佛相应,得佛三密加持,速入大定。

6、破五阴——入大定后,以大定之定慧力,破五十种阴魔;阴魔破故,即破五阴(五十阴魔即五阴各各有十境,五乘十为五十,故五阴总共有五十境);五阴破故,得度【五浊】(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

7、证三昧——五阴魔破,即身证得三昧,究竟、坚固、不动。

8、证圆通——证三昧故,以三昧力照破六和合,复归一精明,无复根隔,内外圆通,诸根互用,身心无碍,理事无碍,是名圆通。

楞严法门之精要,一言以蔽之,即是首楞严三昧。虽然其他经典也讲种种三昧,甚至三昧的修法,然而最完整、圆满的,莫过于本经所开示的首楞严三昧。何以故?本经从开始修定前的信、解、悟、入之资粮位,到正行的修行、证果,整个过程,其间修行者会碰到的种种困难、岔道(例如三界七趣)、以及困难的排除、岔道的避免,一一详细解说,令你不会为内外障难所困,不受邪魔留难,亦不堕为凡、外、邪、小,而一路直趋无上菩提妙庄严路。

又,首楞严三昧,以密教言之,在本经中即是【本尊三昧】,以是本尊所入之三昧故。行者若依法修习而入此三昧,即得本尊加持。

楞严经原文/译文

楞严 经全文(原文)般剌密帝
楞严经白话(译文)未知
更多《楞严经》文章

楞严经讲解

名称作者名称作者
大佛顶首楞严经摄论太虚大师楞严经白话解观辉居士
熟读《楞严经》虚云法师楞严经讲义圆瑛法师
更多楞严经讲解

楞严经入门知识

名称作者名称作者
楞严 经全文多少字未知《楞严经》大致说什么?明证法师
楞严经对修学净 土法 门的帮助净界法关于楞严经中的阿难问心?玄若法师
可以诵楞严经吗?良因法师《楞严经》讲什么?净界法
楞严经与禅 宗 思 想吴言生楞 严 经和楞 严 咒是一回事吗?良因法师
更多楞严经入门知识

下一篇:胜鬘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