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有生育、养育、教育之恩,可说是功德巍巍,在《父母恩重难报经》当中,曾以七种比喻来说明父母恩德深重,难以报答:
1. 肩担父母,绕须弥山,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2. 遭饥馑劫,脔割碎坏,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3. 手执利刃,剜眼供佛,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思。
4. 刀割心肝,血流遍地,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5. 百千刀戟,刺于己身,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6. 打骨出髓,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7. 吞热铁丸,遍身焦烂,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佛教认为孝顺有不同的层次:一般的人对父母甘旨奉养,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颠倒,永断三途之苦,是为大孝;视三世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尽一切力量,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才是最无上的至孝。
1. 孝顺必须是长期的,不是一时的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辛苦奉献,我们即使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供养,使无所缺。
2. 孝顺必须有实质的,不是表面的孝顺父母必须解决父母实际需要,不仅在衣食住行上无虞匮乏,在生老病死上有所依靠,还要始予父母精神上的和乐,心理上的慰藉。
3. 孝顺必须能全面的,不是局部的孝顺应从自己的亲人做起,然后本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精神,扩充到社会大众,乃至无量无边众生。
(1)能进德修业孝顺父母的人为免父母担忧,必定行事正派,操守严谨。
(2)能治理家庭所谓“言教不如身教”,在家中能以身作则,孝顺父母,堪为子孙亲眷的榜样,家庭自然充满和敬的气氛。
(3)能慈悲待人孔子曾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对于父母能感恩图报的人,往往能进一步以笃实诚敬的态度对待他人。
(4)能尽忠职守孝顺父母的人深恐事业无成,让父母蒙羞饥馁,所以做任何事都会兢兢业业,全力以赴。
实践孝亲感恩的人不但能获得善名美誉,连诸天也都会为之感动,经云:“若有男女依母教,承顺颜色不相违,一切灾难尽消除,诸天拥护常安乐。”中国历史上因为孝行而感得草木土石助成善举的事迹也为数不少,古德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孝之极至,就是诚。只要有诚心,无事不办。
种好因,自然得善果。《涅槃经》说:释迦牟尼佛之所以能够修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因为佛陀于无量阿僧祗劫之中,恭敬三宝,孝养父母,所以今世才会感得如此殊胜的果报。可见孝行感果之殊胜,展转无有穷尽。
孝顺父母,不但今世常为人天之所爱敬,更可为来生种下圆满佛道之因,所以《大方便佛报恩经》说:“父母者,三界内最胜福田。”
孝顺父母不但对个人现在、未来有莫大利益,对于社稷更具有安定作用,如果人人都能孝顺父母,乃至做到佛教所说的大孝、至孝,则国富民强,世界安乐是指日可待之事。
下一篇:第一福田
圆因法师简介
圆因法师简介圆因法师,俗姓敖,名乃樾,公元1910年1月21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之望族人家。1961年至台湾莲因寺从忏云法师出家。后至后山修行闭关。曾多次主持台湾大放生的念佛法
五无间罪是什么?指哪几种?
“厌苦欣乐”是人的天性,凡人莫不希望今生能活得幸福快乐,死后生天,或者往生佛国净土,而害怕下堕地狱。但是“生天自有生天福,未必求仙便得仙”,同样的道理,下堕地狱一样有它的业
圆瑛法师简介
圆瑛法师简介圆锳法师(1878-1953)法号宏悟,别号韬光,又号一吼堂主人,中国近代佛教领袖。福建古田县人。法师幼读诗书,聪颖过人。18岁在福州涌泉寺出家,从妙莲法师受具足戒。先后从
月溪法师简介
月溪法师简介月溪法师(1879-1965),俗姓吴,出生于云南昆明,原籍浙江钱塘,人称“八指头陀”。擅弹七弦琴、诗词。公元1965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晚八时涅盘,住世八十七载,肉身至今不腐,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