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人的一生当中,扮演著相当重要密切的关系。《别译杂阿含经》说:“若远至他国,行伴名为亲;于自居家中,慈母最为亲。”又《孔子家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所以交朋友很重要,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善友交,就能得到利益;与恶友交,就会有过失。
《善生经》里说,有四种入是益友,即:1. 见非即来劝止;2. 有同情慈愍心;3. 乐于帮助他人,4. 苦乐皆不相弃。
1. 见非即来劝止的益友第一见你为恶,则能遮止;第二为人正直,可作模范;第三慈心感念,常思助人;第四示人善路,指导迷津。
2. 有同情慈愍心的益友第一见你获得利益,则代为欢喜;第二见你错犯恶行,则代为忧急,第三称人名誉道德,不言人非,第四见人说恶,便能制止。
3. 乐于帮助他人的益友第一护你不令放逸;第二护你不令失财;第三护你不令恐怖;第四对谈常作忠言。
4. 苦乐皆不相弃的益友第一永不揭发朋友秘密;第二灾危之时永不舍离;第三为朋友愿牺牲生命财宝;第四常相教诫,济其恐怖之事。
上述这四种善友,与其相交,人格自会提高。因此,《佛本行集经》譬喻亲近善友为“若有手执沉水香,及以藿香麝香等,须臾执持香自染,亲附善友亦复然”。
《善生经》里说,有四种人是损友,即:1. 有贪欲而假畏伏;2. 有所求而说美言;3. 有谄谀而来敬顺;4. 有图乐而来交友。
1. 有贪欲而假畏伏的人第一你给他少了他望多的,第二他给你小利要你报酬大利;第三畏惧你而勉强来亲近;第四为求利益才和你相交。
2. 有所求而说美言的人第一无论你的行为是善是恶,他都顺从;第二等你有难的时候他就离开;第三见人有善事而来求助,他便密为隐藏,不使你知;第四见有危险的事情发生,他便诽谤你而忘记恩惠。
3. 有谄谀而来敬顺的人第一见你有不好的行为他不劝谏;第二见有善事可作他不协助;第三见到有利可得的事他便趋承逢迎;第四见到有义无利的事他便后退。
4. 有图乐而来交友的人第一有喝有吃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二有赌博游戏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三有淫逸放荡的时候才和你为友;第四有歌舞出游的时候才和你为友。
上述这四种恶友,要与其远离,因为亲近这些恶知识只会令自己堕落。因此,《佛本行集经》譬喻亲近恶友为“犹如在于鱼铺下,以手执取一把茅,其人手即同鱼臭,亲近恶友亦如是”。
“若人亲近恶知识,现世不得好名闻,必以恶友相亲近,当来亦堕阿鼻狱;若人亲近善知识,随顺彼等所业行,虽不现证世间利,未来当得尽苦因。”由此可知,交友得当与否,和我们的一生息息相关。因此,交友能不戒慎吗?
下一篇:恶心自贼
佛教徒名称有哪些?
佛教徒名称有哪些?佛经徒有许多的名称,名称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佛教徒的正式称呼,如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优婆赛、优婆夷等。一类是对佛教徒的别称,
法华七喻的内容
借着浅显的譬喻来阐述深奥的真理,是《法华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法华经》之所以被推崇为“诸经中最具文学价值的经典”的原因。全经二十八品中,可以说处处使用譬喻,不胜枚
佛遗教经简介
佛遗教经简介《佛遗教经》,简称《遗教经》,又名《佛垂涅槃略说教诫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是佛陀释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是佛将入涅槃前对众弟子语重心长的谆
福慧双修是什么意思?
福慧双修,意思为同时修持福德与智慧二种庄严法门。所谓福德门有哪些呢?如六度波罗蜜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利益他人的善业都为福德。智慧门指般若,为自我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