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菩萨是如何修持而得到大富有果报的。
在《佛说须摩提菩萨经》中,佛陀曾经说过:菩萨有四种方法,可以得到大富有的果报。
那是哪四种方法呢?
什么叫布施以时呢?这是需要有大智慧的。
在一般世间人看来“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而在佛法中,要布施以时就更不容易了。
菩萨行持布施,不仅仅是要周济别人,救度一时之困,而且还要让对方能够萌发善念善心,对佛法生起好乐之心。
布施具体要如何做?要如何帮助对方,而又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帮助别人的时候,又不会伤害其他的众生?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有大智慧来一一处理。
这是说菩萨布施之后,心中倍感愉悦。
这个对菩萨来说比较容易,而对凡夫来说就比较困难了。
因为佛经中曾经有一个比喻:凡夫之人行持布施,如同钝刀割肉。这是说,凡夫之人向别人布施之后,心中就会对钱财百般不舍,万般放不下,就像被钝刀子反复在自己身上割一样痛苦,久久放不下。
而对菩萨而言,众生就如同自己的父母兄弟亲属一样,对他们而言,见到众生欢喜,自己也倍感欢喜。
这是说,菩萨就算把整个王国布施出去,也不会感到后悔,更别说是小小的珍宝等物了。而且对菩萨而言,布施之后,就如同清风吹过一般,在心里不会再挂怀这件事情,更不要说因为不舍而感到后悔了。
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菩萨这么看得开呢?因为在佛法看来,世间的财宝都是为王、贼、火、水、恶子等五家所共有,不是自己所能完全掌控的。一如《大智度论》卷十一(大二五·一四二中)中说:“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而只有行持清净布施之后,所得的功德才是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的,就算是万人也夺不走的。
这是说菩萨布施之后,不求他人回报,也就是不为得到他人回报而行布施。
在这里,忍不住想起了一则听长辈提起的旧事:有一个村子中有位生产队队长(不知道这个名词的亲们请自行百度),他兢兢业业领着村子里面的人们辛勤劳动,而村子里面凡是有困难向他求助的人,他几乎都无一例外地伸手援助。
尽管他家中也不算十分富裕,但是他依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
到临终的时候,他让子女们从他所说的地方拿出了一个铁皮盒子,说现在就当着他的面把里面的东西烧了吧。
子女们打开铁皮盒一看,都惊呆了:里面放满了村子里的人向他借款的欠条,这几十年积累下来,竟是满满一盒。
老爷子竟然眉头也不皱一下,就说烧了。
子女们虽然心有不舍,但是也不便在老爷子临终前违背他的意愿。
现在回想起来,这位老爷子的行为,也是菩萨之行了。
今天关于菩萨是如何修持而得到大富有果报的话题,就说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后,以经中的一首偈子和大家共勉:“以时施无悔心,喜悦与无悕望,所作施有勇慧,在所处常大富。”
原文标题:菩萨是如何修持而得到大富有果报的?感受一下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念念随笔
下一篇:护法是什么?有何功德?如何发愿?
释迦牟尼佛到底为何降生在这个世界?
释迦牟尼佛降生在这个世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佛经里面说:只为了一件大事因缘。也就是要告诉众生、引导众生,让我们知道万法的表面是缘生缘灭,可是呢,万法的根源是真实如来藏;就好
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在哪?
微友:顶礼师父!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示现作佛,那么他涅槃之后还在娑婆世界吗,还是他像阿弥陀佛一样有一个净土呢?仁山法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示现作佛,缘于往昔的发愿和这个时
护法是什么?有何功德?如何发愿?
今天是为韦陀菩萨圣诞,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护法?护法有何功德?想要护持佛法又应该如何发愿呢?首先来说说什么是护法。《大般涅槃经》中说:护法,是指爱乐正法,常常乐于向众生宣说佛
智谕法师简介
智谕法师简介智谕法师,俗家姓徐,名曙明,号晓村,原籍山东省博兴县,1924年出生于北京。2000年11月14日在四众弟子念佛声中安详往生。住世77岁,僧腊32年,戒腊27年。台湾西莲净苑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