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钵千家饭,
孤僧万里游;
为了生死事,
乞化度春秋。
这首诗偈道尽了禅师们安贫守道的高旷禅风。
自古以来,出家人三衣一钵、竹杖芒鞋,到处参访,随处行化,他们不是为了吟风赏景,而是为了寻找一个重要的东西,就是“道”;访道,就是他们的风姿。他们游化十方,居无定所,就像行云流水一样,悠然自在,因此称为“云水僧”“游方僧”“行脚僧”。
禅师们的云水行脚,另有一种潇洒风姿,他们来去无碍,不沾不滞,对自己的故乡不留恋,对风景际遇也不执取,视大千世界、万事万物如雪泥鸿爪,一点不留痕迹。例如唐朝有名的马祖道一禅师,他回到家乡,遇到一个在溪边洗衣服的老婆婆唤他“小三子”,马祖道一不禁感叹说:“为道莫还乡,还乡道不长。溪边老婆子,唤我旧时名。”
马祖道一禅师住在江西,当时各地学禅的人,都风起云涌到江西去访道;另外,湖南有个石头和尚,也是当时众望所归的禅师。由于当时天下僧侣不是到江西参访马祖道一,就是到湖南参访石头希迁,因此称参禅的人叫作“走江湖”。“江湖”这两个字,本来指江西马祖道一禅师和湖南石头希迁禅师,沿用到后来,也称那些浪迹四方以杂技谋食者为“走江湖”。其实,“走江湖”指的就是过去禅者的云游参访。
云游参访,是出家人自利利他的最佳修行:一方面,行脚参学,砥砺身心,游化十方,弘法利生;另一方面,在行脚云游的同时,到处托钵化缘,接受信众的布施供养,作众生的福田,并且以佛法回馈众生,如此不但自身道业得以增长,同时也达到弘法利生的目的。因此,出家人又称“乞士”,“上乞诸佛之理以养慧命,下乞众生之食以养色身。”
《金刚经》经首记载:“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可见佛教的生活是以托钵行乞为开始,行脚托钵乃是佛教的传统。
在过去,由于佛陀从南到北行脚托钵,讲经说法,佛法才传遍了五印度,虽然今日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出家人的生活形态不再以行乞为生,然而佛光山本着“继承佛教传统,延续现代步伐”的理念,数度举办行脚托钵活动,希望以托钵说法来净化人心,以行脚修持将佛法的光明遍布世间,期能走出国家富强的道路,走出人间光明的道路,走出佛教兴隆的道路,走出佛子正信的道路,以光大佛陀遗教。
下一篇:信解行证是什么意思?
巨赞法师简介
巨赞法师简介巨赞法师(1908~1984),江苏江阴县要塞镇贯庄村人。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民国二十年(1931)于杭州灵隐寺出家,法名传戒,字定慧,后改名巨赞。曾主编狮子吼月刊,出版佛学书刊,
舍利弗是谁?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简介
舍利弗是佛陀的首座弟子,因持戒多闻,敏捷智慧,善讲佛法,故有“智慧第一”的美誉。他出身婆罗门贵族,父亲是印度著名论师,母亲怀他时就如有神异智慧,所以舍利弗从小就有惊人才智,善
圣凯法师简介
圣凯法师简介圣凯法师,1972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苍南县,先后就学于中国佛学院、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哲学博士学位。2005年10月,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4月,为
无量寿经简介
无量寿经简介《无量寿经》二卷,曹魏康僧铠译。全称《佛说无量寿经》,亦称《大阿弥陀经》(参阅汉译版本),是净土宗的基本经典之一,为“净土五经一论”中的一经,净土宗的大部分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