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寺庙法会共修中,信徒在称念佛号时一般都会加上“南无”二字,如“南无阿弥陀佛”。一些非佛教徒不懂,因此从字面上直译为“南方没有阿弥陀佛”(因为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有人翻成“南方的阿弥‘驮’佛到西方去”;甚至有人误以为“南无”就是一尊佛号。这些都是由于不懂而闹出的笑话与错误。
其实“南无”是梵语,正确的读音是“ná mó”,所谓“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南无”意译为恭敬、皈依的意思,即恭敬皈依阿弥陀佛。皈依是信仰佛教的初步,一个人对佛教有了信仰,必须经过一个仪式的证明——三皈依。
“皈”同“归”字,有反黑为白的意思,在未接受佛教以前,是以世间心行世间事,接受佛教以后,是以真善美的心去行真善美的事,因此,皈依有使人心向善的作用。
皈依是以整个身心去信仰佛法僧三宝:依佛与僧的无上道德、智慧为我们做人的模范;以法所启示的道理,作为我们处事的轨则。依仗三宝就好像子依母、民依王、怯依勇、跛依杖、溺依船。我们的身心有所皈向,生命就有了依靠,精神就可以提升。
皈依是要尽形寿,而非一时的,皈依是要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宝,因此叫三皈依。社会上有些人对皈依有不当的理解,以为只要:
二皈:只知拜佛、诵经,不敬僧宝;或只信其中二者。
三皈:虽知拜佛、闻法、敬僧,但却只认定证盟法师为师。其实,皈依僧是皈依僧团,而非只拜一个师父。
佛如良医,可以诊疗众生各种不同的烦恼病;法如妙药,可以启示我们人生的正道,指导我们如何离苦得乐;僧如看护,可以引导我们正信。皈依三宝,我们的身心才能平安快乐,因此皈依时三者缺一不可。
皈依佛法僧三宝以后,进而要皈依我们的自性三宝:
一、自性佛宝:念念觉悟道理,不生迷惑,是皈依自性佛宝。
二、自性法宝:念念守着正当道理,不起各种邪见,是皈依自性法宝。
三、自性僧宝:念念清净,不贪可爱之物或境界,是皈依自性僧宝。
对三宝认识以后,信仰才有一定的标准与对象,才不会盲修瞎练,走入歧途。
下一篇:六波罗密不在身外
智光大师简介
智光大师简介智光法师,福州雪峰寺首座。俗姓吴,名光寿,1949年9月出生于福建宁德漳湾镇,长子。1981年师正式出家,1982年于清定上师处皈依,法名智光,于云居山受俱足戒。智光大师活动
居士是佛教的称谓吗,佛教中常说的居士是指什么?
在中国的《礼记》中已有“居士锦带”一语,是指为道为艺的处士,含有隐士的意义。在印度,居士也不是由佛教所创,梵语称居士为“迦罗越”,不论是否信仰佛教,凡是居家之士,都可以称为
法华七喻的内容
借着浅显的譬喻来阐述深奥的真理,是《法华经》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法华经》之所以被推崇为“诸经中最具文学价值的经典”的原因。全经二十八品中,可以说处处使用譬喻,不胜枚
印光大师简介
印光大师简介印光大师(1861(辛酉年)~1940(庚辰年)),即释印光,法名圣量,字印光,自称常惭愧僧,又因仰慕佛教净土宗开山祖师——当年在庐山修行的慧远大师,故又号继庐行者。大师俗姓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