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中,若非佛陀亲口宣说,即为佛弟子、天人、仙人、化人等所说。唯一一部由中国僧人所讲,而能列入经典之流者,就是《六祖法宝坛经》。
《六祖法宝坛经》是惠能大师的开示录,由弟子法海等人辑录。内容叙说自性上的大道理,言简意丰,理明事备,具足诸佛菩萨法门,是六祖把佛法消化后从自性上流露出来者;他要人放下经书,倡导见性成佛。佛陀在灵山会上不立文字,以心印心的正法眼藏,惠能大师毫不犹豫的把这付担子承挑起来。由于惠能大师的化世,一花五叶的弘传,使佛法多采多姿地在中国社会普遍流传而发扬光大起来。
因此,太虚大师曾说:「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禅门的特色要阅读《法宝坛经》。」由于《六祖法宝坛经》的启发,中国历史上增加了一千三百多位名人,从六祖大师以下,悟道者岂止千人以上;由于《六祖法宝坛经》的流传,中国哲学界因它而孕育了宋、元、明六百八十年的「新儒学」思想。可以说,禅宗自《法宝坛经》以后,便和现代人的生活,和「新儒学」融为一体,宋以后的孔、孟、老、庄各家学者,无不学禅、研禅。「禅解儒道」、「禅儒相融」的结果,佛教不但影响几千年的中国文化,也融和了中国文化,并且孕育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佛学精髓--禅学。
《六祖法宝坛经》,因流传年代久远,版本容有不一,文字或有出入,但这并不能否定《坛经》的价值,古代的学者柳宗元、王维、刘禹锡等人都推崇六祖,为撰碑记;近代的钱穆博士认为《坛经》是探索中国文化的必读典籍之一,说《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自唐以来,《六祖坛经》受人重视、受人推崇,可以说在中国思想上确有承先启后的力量。六祖大师其人其书在中国佛教文化史上所佔的地位及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六祖坛经》与心理治疗
我们知道太虚大师有一句话叫做:“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禅,可以分为“禅宗”的“禅”和“禅定”的“禅”。“禅定”的“禅”是一种共法。共法,就是其他宗教也都有的。但是“
《六祖坛经》的净土思想——略论西方净土的方位
一、序言《六祖坛经》中,慧能大师主张修行人首要的任务就是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开发自身所具的般若智能。提倡万法不离本心,不识本心,学法无益。鼓励自觉自证,反对心外求法。所
极乐世界路途遥远,为何《坛经》又说“西方只在目前”?
极乐世界路途遥远,为何《坛经》又说“西方只在目前”呢?《六祖坛经》说:“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这是从“自性弥陀、唯心净土”的层面而言。须知,净土不离当前一念,和净
《六祖坛经》教坐禅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元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