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法师答: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又作妙乐、安乐、安养、乐邦、为净土宗特别重视之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是修行最高学府,始终是正法时期,无有像法、末法时期,环境庄严,师资庄严,同参道友亦庄严,何以故?极乐世界是修行特佳之道场,十方诸佛共赞共宣之法门;到极乐世界不是观光为目的,不是游览走马看花而去的,往生西方净土者若以疑心,观光、游览、欣赏、走马看花而去,反而去不成;毕竟,西方净土的行者,一一皆发心修行而往生的,为证菩提为成佛道而往生。
纵然带业往生,亦有恶习气,是绝对没错,一旦往生净土不是马上成了大菩萨,或成了佛,亦须不断勤修佛法,亲听弥陀演音,渐修渐证无生忍。这恶习气,只是存在内心而有,不会暴发杀盗淫妄于外在,故无恶人之有,既然有条件往生净土了,杀盗淫妄对往生净土的行者而言,是绝对不会构成的。从来于经典也没有看到极乐世界有监狱,有警察局、分驻所、地方法院、最高法院、司法院、监察院,更没有便衣的秘密警察,何以如此呢?因为这一连串的警察局,最高法院是为一切恶徒所立的,若是大众奉公守法,监狱、司法院等等必须一一关门,一切法律是为制止恶人而立,若无恶人,一切的法律即成傀儡,当下就失效,没有作用了。
极乐世界(梵语Sukhavati)的人,都是大丈夫相、无女人相,大家容貌都很庄严、尊贵、道气翩翩,一股道人之气质,令人心生欢喜,见之亦随喜修行,从中淫念当下不生,杀意息灭,何况无冤无仇,杀盗淫从何起?
极乐世界的人各个皆有神通(梵语rddhi),假使有人有意无意动邪念、或妄语、或行动怪异,净土诸人悉知悉见,怎敢邪念妄语缤纷呢?修行惭愧都来不及了,怎敢妄动胡为呢?
极乐世界皆以黄金为地,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黎合成,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黎、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整体的净土皆是无上珍宝所成,贪欲从何起?偷盗从何生?脚踏是黄金,睡处亦珍宝,空中、地上、水池楼阁全是无量宝物所严饰,这富有而尊贵的国土,是阿弥陀佛愿力所成,是福德与智慧溶铸庄严之道场,为欲令众生安住道心,有个相当殊胜之环境,让众生的烦恼减少到最低限度,因而好修行。
物以稀为贵,婆婆世界(梵语Saha—lokadhatu)种种珍贵资源有限,故觉得人人争夺喜爱,毕竟,物稀人众,供不应求,导致求之不厌,贪之无穷,无形中即产生造业之念;极乐世界处处是黄金,处处是珠宝,求之不竭,用之不尽,天眼看之不完,恶念、贪欲、偷盗从何而起?极乐世界这么殊胜庄严,这一切福德与智德建设,是阿弥陀佛无量劫前发四十八大愿,透过累生累劫勤修,庄严(梵语vyuha)所成,真是功德无量!
无量寿经现存五译,又有会集本,应以何本为准则?
无量寿经现存五译,又有会集本,应以何本为准则?一无量寿经有五译。初译于后汉月支支娄迦谶,三卷,文繁,名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次译于吴月支支谦,有二卷,名佛说阿弥陀经。以日诵之
无量寿的真实利益
我们是为什么而来?这一生为什么而活?真实的利益到底在哪里?佛法为我们说真实之利,这个真实什么意思啊?永久,不会失去,不会变化。还有这样的大利益吗?如果没有,那悉达多太子他也不会
《无量寿经》讲的什么内容?无量寿经介绍
《无量寿经》又名《大无量寿经》,简称《大经》、《双卷经》等,净土宗三经之一。三国魏康僧铠译。二卷。该经主要解释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由来。经里讲,从前,有个国王听佛
《无量寿经》的贤护等十六正士是什么意思?
佛教之所以经久不衰,久住世间,做人天的耳目,离不开佛教的在家与出家四众弟子的护持,出家人属于内护,在家人属于外护。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发心弘扬佛法,续佛慧命;在家二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