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安国寺
陕县安国寺又名琉璃寺。位于河南省陕县城东70公里元上村,据《陕县县志》和寺内现存碑刻记载:安国寺创建于隋朝末年,未竣工隋亡。因为“安国寺”意为安国定邦,是隋炀帝为镇压豫西一带农民起义而敕建,所以倍受隋朝以后历代王朝的重视。
寺座北向南,占地面积5000余平方米,北依瑞云山,南临永昌河,是我国古代由洛阳至长安的必经之地。该寺历经各代统治者营建,才形成的一组规模宏伟、气势浩大的古代…
主体建筑群坐北向南,以火墙为界分前后两处院落。前院包括山门和前、中、后三重佛殿,另有经房、禅房、钟楼、东西莲池和石碑经幢等。后院有佛殿一重,石碣两块。还有寺院附属建筑多所。
前院山门为南面带有檐廊的单檐硬山式建筑。面阔三间,山门两侧各置一耳门。前殿为面阔三间的单檐式硬山结构,西侧有配殿三间,东侧有一座条石砌基、青砖筑起的正方形钟楼,楼顶四周有砖雕仿木斗拱。
中殿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的单檐硬山式建筑物,四面带有回廊,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脊兽大部尚存。中殿东侧用条石砌成的莲池尚未完整,西池已废。
后殿面阔三间,单檐硬山式结构,中殿和后殿两侧的经(禅)房也都是单檐硬山结构。
前殿与山门之间有清顺治十四年和康熙五十九年石碑各一通,一为"重修安国寺记";一为"重修钟楼碑记"。中殿与后殿之间有清乾隆元年"重修安国寺金妆神像碑记"和"曹洞正宗"残碑各一通。
火墙(由石碣得名)高约4米,自东而西将整个寺院分为前后院。正中为门楼,内外沿及额头雕二龙戏珠等图案,火墙南面东侧为砖雕蟠龙图案,西侧为麒麟图案,门楣两侧为五瑞图。火墙上嵌有明隆庆四年"重修瑞云山安国寺火墙序"石碣各一块。
正殿在火墙北侧,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式结构,檐下施三踩单昂斗拱,龙凤大脊。正吻和走兽等砖雕装饰及廊檐下的木雕八仙人物图案等基本完整,雕花六抹格扇门基本完好,廊下承檐的四根小八角体磨光青石柱是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改换的,高约3米,上雕刻揩书对联:
宝筏渡迷津原里犬河边牛愿相逢去 ;
金绳开觉路井中蛇藤上鼠应早脱来。
昌水萦洄万顷流光映梵宇;
瑞山缭绕四围爽气浮祇园。
下一篇:江西赣县宝华寺
红螺寺
红螺寺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公元338)年,原名“大明寺”(明正统年间易名“护国资福禅寺”,因红螺仙女的美妙的传说,俗称“红螺寺”)。红螺寺-基本概况红螺寺当时中国北方正处十六国
呼和浩特五塔寺
呼和浩特五塔寺呼和浩特五塔寺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以寺后有五塔而得名。原为慈灯寺,五塔只是慈灯寺中的一座佛塔,始建于清朝。现仅存一座建筑,即“金刚座舍利宝塔”。五塔寺
山西太原市大佛寺
山西太原市大佛寺大佛寺又名净因寺,位于太原市北郊区崛山麓的土堂村,距市区20公里。寺依山而建,,西倚崛山,东临汾河。创建于北齐,金代泰和五年(公元1205年)重建,明代又多次修复。现
圆照寺
圆照寺-简介圆照寺圆照寺位于显通寺钟楼对面,古称普宁寺。明永乐年间建,明清屡修,明永乐初年,印度高僧室利沙来到中国宣扬佛法,为了纪念他,明宣宗下旨在五台山修建了这座寺庙。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