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天宁寺
天宁寺俗称西大寺,邢台名刹,与“东大寺”的开元寺东西相望,是目前河北省仅存的两座元代建筑之一,金顶琉璃瓦的建筑规格是绝无仅有的。
河北省邢台市天宁寺
隋唐时期,邢台天宁寺是佛教曹洞宗的重要活动场所。据清光绪三十一年版《顺德府志》记载:“天宁寺,邑治西北隅,唐初建,为华池兰若,宋政和间赐天宁万寿禅林,元至元五年虚照禅师重修”。根据史料记载,元代天宁寺被称为巨刹,名“大天宁寺”,原有建筑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虚照禅师塔及大量的历代石刻。史料记载说,在大唐初年,官府在邢州城内西侧一个满池莲花的水塘旁,建起一座叫华池若兰的寺院。寺院建成后,高僧设坛讲经、礼佛皈僧、佛事活动空前昌盛,成为佛徒信众修行的好去处。宋代,华池若兰已经成为中原重要禅林道场,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1118年),赵佶赐名华池若兰为天宁万寿禅林,成为邢州城内的又一座皇家赐建寺院。但“邢州未能一日安忱”,特别是在宋金时期因政权交替,战火不断,导致邢州一带,“千里萧条,为之一空,城中才百余家,皆以土塞门,穴地出入”,更为可惜雄伟壮丽的天宁寺古刹遭受到连年兵火的摧残,“经丧乱,鞠为瓦砾”,禅院失修,道场渐渐的荒废了。公元1238年,这一年是宋嘉熙二年也是蒙古窝阔台汗十年,元军进驻了邢州城,当时邢州帅府的诸公“择时务所急者”在邢州进行了有名的“邢州大治”,同时为了重振天宁寺道场,请来了“大比丘”虚照禅师。
天宁寺经过虚照禅师的修复,恢复了大唐初期的莲花塘上最具特色的水殿。元代的邢州城,不仅是泉城,还是一个水城,从达活泉、野狐泉等发源的河水注入城内形成了许多水坑,而在邢台城西,由城西护水河的水通过西城墙的水关流入城内,并在城西形成了一个更大水塘,这股河水又通过北城墙的水关回灌入城北河濠中,佛殿建水塘中,水塘植满莲花,清气若兰,乐情在水,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这座建于唐代“华池若兰”道场在虚照的主持下“遂为邢州之闻刹”。梁思成考察邢台天宁寺几年前,已八十高龄的当代古建泰斗罗哲文先生来到天宁寺,在这座面阔三间的歇山殿前,用手触摸着刻有云纹、牡丹和莲华的抱鼓石,看着普枋头上海棠花瓣,仰视屋脊上的龙纹,触景生情的回忆着当年梁思成夫妇来这里考察的往事,那是1935年,梁思成夫妇与弟子来到邢台天宁寺,并且亲自登上了虚照禅师塔进行测量,用照相机记录着天宁寺大殿的一切。第二年,刘敦桢与陈明达等古建大师也来到邢台,用相机再一次记录下虚照禅师塔的雄姿。西大寺,天宁寺也,而今只留有一座大殿落破于现代建筑之中。
近日,河北省邢台市天宁寺维修工程开工典礼隆重举行,邢台市前政协副主席胡朝元、市文广新局局长王殿银、调研员郭忠保、市文物管理处处长李恩玮及文物系统全体职工参加典礼。典礼由李恩玮主持,胡朝元、王殿银做了重要讲话。天宁寺俗称西大寺,邢台名刹。位于旧城的西侧,与开元寺东西相对,始建于唐,元代重修。据史料记载,元代天宁寺被称为巨刹,名“大天宁寺”,原有建筑四大天王殿、大雄宝殿、水殿,虚照禅师塔及大量的历代石刻。现仅存前殿,为省级保护单位。
胡朝元指出,邢台天宁寺作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价值颇高,是该市元代政治家、邢州五杰之一的刘秉忠出家之所。现存前殿是邢台市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古建筑,也是河北省目前仅存的元代建筑,其金顶琉璃瓦的建筑规格在邢台绝无仅有。随着人们对天宁寺的文化价值认识的逐步深入,天宁寺前殿维修工程终于进入实质性阶段。这是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尊敬和弘扬,是该市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符合全市人民的共同利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王殿银在讲话中强调:维修天宁寺,不仅因为天宁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地位重要,更是因为天宁寺代表了邢台的历史,浓缩了邢台的辉煌,是广大邢台民众的精神寄托。选择天宁寺前殿维修作为文化建设项目,一方面呼应了东面的开元寺,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还原天宁寺将古邢台的城市特色典型地呈现给大家,增强市民对邢台过去的认识和文化同根的认同感,在给公众送去文化大餐的同时,也大大提升邢台的综合实力。(河北省文物局 邢台文管处)
下一篇:河南省鹤壁市天宁寺
长椿寺
长椿寺长椿寺,位于北京长椿街。山门东向,有前殿、大殿与后罩楼,虽有改建但原有建筑基本完整。长椿寺在康熙年间因地震颓毁,后由首辅冯溥捐资重葺。在长椿寺旁有清初文人龚鼎孳
东林寺
各地东林寺江西庐山东林寺江西庐山东林寺江西庐山东林寺位于九江市庐山西麓,北距九江市16公里,东距庐山牯岭街 50公里。因处于西林寺以东,故名。东林寺建于东晋大元九年 (384年
浙江省金华市大佛寺
浙江省金华市大佛寺金华大佛寺大佛寺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城区曹宅乡之北二公里处,距市区约18公里,俗称“石佛寺”。据光绪《金华县志》记载,旧名“赤松岩寺”。南朝梁武帝大同六
上海报国寺
上海报国寺上海报国寺原址关王庙,建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因祀关羽,故名“关王庙”。关王庙后有一株古银杏,树围达6米,高达36.5米,东西冠径达标7米,树龄已有1050多年,约为五代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