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个妙庄严王,王后名叫宝应。夫妇俩生有三位如花似玉的公主,大公主名叫妙颜,二公主叫妙香,三公主叫妙英。虽然妙英公主年龄最小,但最善良、最聪明,因此也最讨人喜欢。她五岁能诵经,知道尊重佛法、孝顺父母;她彬彬有礼,谦让、温和,善解人意。人们夸奖她疼爱她,尤其是父王,更把她视为掌上是明珠。
不久,大公主、二公主先后出嫁,妙庄严王决心为三公主找一位如意郎君。不料,妙英公主却说:“谢谢父王,但我不想嫁人。”妙庄严王劝说道:“结婚乃终身大事,不可任性地一口回绝,你要听父王的话。”可是,妙英公主在婚姻问题上丝毫不肯让步,神色凝重地说:“父王,孩儿别的都听您的,但结婚之事万难从命。我决心皈依佛门,今生今世不想嫁人!”妙庄严王既失望又生气:“好,那你就去当尼姑吧!”一气之下,就把三公主逐出了宫门。
可怜的妙英孤苦伶仃,浪迹天涯,来到一座荒山,结庐拜佛,面壁苦修,终成菩萨。这尊菩萨由于自己曾受尽人生的苦难,所以最能体察世间的各种烦恼。人们在遇到困难或灾变时,只要念诵其名号观世音,菩萨就会及时赶去拯救。
后来妙庄严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英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佛也被其孝心感动,令她生出一千只手,一千只眼,最终成为了“千手千眼观世音”。
观世音菩萨在家时,忍受父亲的逼迫,出家后又忍受了艰苦的修行,最后为挽救父亲不惜割裂自己的身体。菩萨的忍力实在值得学习。如果在家时,都不能忍耐家人的一点牢骚,又怎能在出家后,视一切众生为父母,奉献身心去度化他们呢?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本源法师
师戒禅师,少了一只眼睛,曾在五祖寺住持20多年
师戒禅师(?—1041),陕西人,是弘忍第十代嗣孙。他少了一只眼睛,少年出家,到处走访名师。曾参谒双泉师宽禅师。戒问:“如何是佛?”宽云:“鼻孔长三尺。”戒说:“学人不会。”宽说:“真不
160岁的修道老人吴云青
吴云青,清代晚期人,原藉河南省荥阳县高山乡余顶村。吴云青18岁出家后,云游四方,道佛双修。清末,36岁的吴云青在济源王屋山学习道教九转内丹功法。1900年左右到陕西延安青化砭村
记忆中的弘一法师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是青岛,热得较晚,一般人,还都穿夹衣服。临来那天,我领僧俗二众到大港码头去迎接。他的性格我早已听说,见面后,很简单说几句
西方极乐世界,韦提希夫人的选择
在古印度,有一个国家,这一天发生了政变。王子要篡夺王位,把父王软禁,准备要杀害。经过群臣劝阻,先软禁起来。母后,就是这里说的韦提希夫人,想要来探望,也被自己这个儿子软禁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