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严经持验记》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在后魏文明元年,有一个名叫王明干的人,他平时常常供养地藏菩萨。但是因为他为人比较懈怠,既不持戒,也不喜欢行善。
有一天,他得了重病,一时气绝。
在恍恍惚惚之中,他觉得自己被两个陌生人牵引着,来到幽冥地狱。
望着那阴森森的地府大门,他心中害怕不已,战战兢兢地问两人道:“两位大哥,请问,这里是什么地方啊?”
两人森然一笑,露出满口白牙:“我们是鬼差,这里就是地府啊。”
他心中一凉,不由自主地称念起地藏菩萨名号。
正当他念诵菩萨名号的时候,大门前却忽然出现了一位僧人,一手执持锡杖,一手拿着如意珠。
他睁大眼睛看着这位突然出现的僧人,感觉很是面熟,似乎在哪里见过。
突然间,他想起自己家中供奉的地藏菩萨圣像,和面前的僧人一模一样,这才恍然大悟,忍不住感动地热泪盈眶:地藏菩萨来救我了!
这时,菩萨近前,教他持诵一首偈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当如是观,心造诸如来。”(皆仁注:这是《六十华严》中的偈语,在唐代《八十华严》译出之后,大家都诵念《八十华严》中的偈子了,后附偈子全文。)
菩萨告诉他,如果能够熟记这首偈子,能够排开地狱之苦。
他一听菩萨的话,宛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感觉自己从来没有那么迫切地想要学习一首佛经的偈颂过。
他反复读诵,终于把偈子熟记于心。
当他见到阎罗王的时候,阎罗王那威严地声音穿透了他的小心脏:“你生平有何功德?”
他福至心灵地回答道:“我,我平生没有什么功德,只是受持了地藏菩萨教我的偈子。”于是,他就把偈子大声背诵了一遍。
阎罗王听了偈子后,脸上一变,点点头,当场就让鬼差把他放了。
当他诵念偈子的时候,他的声音所到之处,地狱中受苦的众生纷纷得到了解脱,不再受苦。
在阳间,一晃过去了三天。
当家人觉得已经可以为他准备后事的时候,他却悠悠醒来。
家人见他醒来,不由地喜极而泣。
他虽然刚醒来时迷迷糊糊的,但是地藏菩萨教他的偈子,却记得牢牢的。
等身体好转之后,他将自己所背的偈子写了下来,拿去请教别人,才知道这首偈子出自《华严经》,是觉林菩萨在经中所说的偈语。
他也由此感念地藏菩萨的救护功德,精勤供养不已。
地藏菩萨的确功德巍巍,一如佛陀在《金刚三昧经》中所说:“是菩萨者不可思议,恒以大慈拔众生苦。若有众生持是经法、持是菩萨名者,即不堕于恶趣,一切障难皆悉除灭。”
此外,正因为王明干的亲身经历流传到后世,所以,后人都把这首觉林菩萨偈称为“破地狱偈”。
如此殊胜的偈语,大家又怎能不读诵一遍呢?
附: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云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神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如工画师。分布诸彩色。虚妄取异相。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色中无大种。亦不离大种。而有色可得。
心中无彩画。彩画中无心。然不离于心。有彩画可得。
彼心恒不住。无量难思议。示现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画师。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画。诸法性如是。
如心佛亦尔。如佛众生然。应知佛与心。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普造诸世间。是人则见佛。了佛真实性。
自不住于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原文标题:他,生前供养地藏菩萨,死后凭一偈之力破地狱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念念随笔
五台山邓隐峰禅师神通无敌!竟倒立示寂往生!
五台山隐峰禅师,马祖道一禅师之法嗣,建州(今福建建瓯)邵武人,俗姓邓,人称邓隐峰。幼年时狂顽不慧,父母管不了他,于是听任他出家。出家受戒后,邓隐峰禅师即游学四方。他最初来到江西
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大师持戒念佛,以德化人的故事
弘一大师出家后著书立说,广弘戒律,被誉为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他持戒精严,俭朴惜福,严持“过午不食”戒。平日赤脚草鞋,一领衲衣穿了二十多年,一顶蚊帐破得到处是洞,时而用布补,时而
广钦老和尚讲述念佛三昧的体验
据书中记载:一般人只知道广钦老和尚是参临济禅开悟,不知师是于念佛先得力而后参禅。师于鼓山寺佛七中所见,只能从一外国参访者与师的对话中,略知一二。一位美国博士请教老和尚:
《华严经》译者佛驮跋陀罗尊者的故事
幼年失怙,度为沙弥佛驮跋陀罗,汉译为觉贤,迦毗罗卫人,释迦族甘露饭王后裔。三岁时其父亡故,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五岁时,母亲又去世,遂被收养于外婆家。堂伯鸠婆利见其聪敏,又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