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竹轩,名如茂,生于1886年,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乡人习惯称他为“顾四”。原籍江苏省阜宁县,1901年到上海谋生,在闸北天保里附近做马路工,后来在德国人开设的飞星车行拉黄包车,靠勤俭小有积蓄。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老板回国,顾竹轩盘下了车行。1916年,他拜苏北同乡、青帮大字辈刘登阶为师,由于同乡观念强烈,重义气,在聚居在上海的苏北藉人士和人力车夫群体中,获得了广泛的拥护,最终成为上海青帮、黄包车业和苏北旅沪同乡会领袖,天蟾舞台老板,号称“江北大亨”,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
这位青帮大佬也与印光大师结下了香火因缘,足见菩萨度生,或密行,或显化,功德不可思议。
顾竹轩的母亲信佛念佛,但顾竹轩不信佛,对母亲斋公斋婆的表现十分反感,极力反对母亲念佛。一个是黑道的风云人物,一个是天天拜佛念佛,求佛保佑儿子的老太太,母子俩经常闹得不欢而散。民国十八年冬,母亲去世,顾竹轩回家安葬了母亲。他虽然反感佛教,但为人重义轻财,对于赈济同乡不遗余力。回家乡前,顾竹轩听说家乡这一年大旱歉收,特地筹措了一大笔银元乘专轮带回家乡。丧事办完后,宣布放赈。凡登门求济的,孩童银元一枚(价格可抵50斤稻谷),青壮年两枚,老人五枚,鳏寡孤独者七、八枚不等,最多的十枚。外地饥民闻讯也纷纷赶来,船只塞满了唐湾河,直至带回的银元送完为止。
母亲去世后,顾竹轩对母亲的孝顺之情油然产生,无比哀痛。联想到母亲的死,跟自己闹矛盾有关,而这都是因为母亲念佛,于是他把母亲的死归咎于佛教,恶向胆边生,产生了灭佛的心。接着又想:自己在佛门外,无法破坏佛教,要走进去才方便。他一个人打定了主意,也不对妻子打招呼,一早就到上海北站,准备到苏州报国寺去皈依印光法师,如果皈依了,便是优婆塞,就可以达到自己从内部毁灭佛教的目的。
很快,火车就到了苏州。顾竹轩找到报国寺,走进大雄宝殿,左顾右盼,不知印光法师在哪里。殿里有一位僧人,打量了他一下,问道:“先生可是来皈依的么?”问话的就是明道法师。顾竹轩一听,心中奇怪,立即反问道:“你如何知道我要皈依?”明道法师说:“早晨老法师招呼过,今天有一人要来皈依,你们不要挡他,领他来!”
原来印光大师闭关之后,苏州附近以及全国各地来求皈依的人很多,为了避免过多的拜访打扰清修,就约定每个月的初一、十五为给本地人授皈依的日期,其他时间没有特别的介绍,就不授皈依。顾竹轩听了明道法师的话,不觉打了一个寒噤,心想:“这老法师还了得?我人在上海,还没有动身,他就知道了。佛法无边,我不能破坏,还是当个护持罢!”于是就告诉明道法师说,自己确实是来求皈依的。明道法师带他来到关房窗口。关房的窗子已经开着,老法师探出头来说,要想皈依三宝,必须恭敬三宝。明道法师在一边提醒说,顶礼老法师。顾竹轩规规矩矩在垫子上跪下。大师为他授三皈依后,告诉他:“你既归依佛,以佛为师,从此不得归依天魔外道,邪鬼邪神。既归依法,应当以法为师,从此不得归依外道典籍。既皈依僧,以僧为师,从此不得皈依外道徒众。”
大师接着开示:“你现在已经皈依了佛法,就应当竭诚念佛,为你母亲回向,帮助她往生净土。佛法讲究因果报应,当今之世,无法无天,人们彼此残杀,只管自己痛快,不顾国家灭亡。人民惨遭涂炭,都因为不信因果报应。”
听着大师的话,顾竹轩的脸一阵白,一阵红,内心展开战斗,终于心悦诚服。最后,大师嘱咐说: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老实念佛。
临走时,顾竹轩到底不甘心,壮起胆子问老法师:“我人还在上海,您老怎么就知道我要来皈依?”大师不经意地回答:“我授皈依多了,今天做早课的时候,感觉好像有人来皈依,所以嘱咐明道他们接引一下。”大师这么遮盖,是不想人们说他有神通,对于顾竹轩这么一位本来发心毁灭佛法的魔子,倘若不给他一点颜色瞧,真的发起魔来,对佛教不利。
这以后,随着身份地位的日益提高,顾竹轩开始洁身自爱,社会事务能敷衍的就敷衍,不能敷衍的就以年老多病为由加以推脱,但仍然热心赈济同乡。同时由于受到青帮行事中向来的“狡兔三窟”风格影响,在与国民党上层交好的同时,也支持身为共产党员的侄儿从事革命活动,多次掩护和营救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还让自己的幼子加入新四军,这为他自己留下了后路。1949年以后,顾竹轩留在上海。由于此前他曾经多次帮助过共产党,成为昔日上海黑社会流氓大亨中唯一未被镇压,得以善终者。
下一篇:“革命和尚”——苏曼殊
一根绳子,三种人生
三个好朋友掉进了井里。生命垂危之际,一根绳子垂下来,他们同时抓住绳子向上攀爬。爬到井壁的一半,上边有人说:“绳子只能承担两个人的重量,否则,就会崩断。”三个人面面相觑。过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
第一次放生,是放个兔子!也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当我放兔子走时,兔子没走!我在想,这个兔子是不是憨包。就用塑料瓶子赶它,它也不走,我就奇怪了!它一直用屁股对着我,我就蹲下来看它!它突
拒淫的大丈夫—晏婴
晏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晏子。山东高密人。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他爱国 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
一代狂傲哲学巨擘——熊十力
有这样一位先生,年轻时太穷,没有裤子换,只有一条裤子,夜晚洗了就挂在菩萨头上,晾干接着穿。在内学院时,也是长年只有一条裤子,有时没得换,就光着腿,外面套一件长衫,因此人送绰号:“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