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伤望眼,终日哭途穷。
两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渐成碧,羞日不禁风。
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
诗人中年患白内障,求医于一位擅长眼科的印度医僧,故作此五言律诗以赠。“婆罗门僧”指古印度婆罗门种姓的僧人。在古印度4种姓中,“婆罗门”为最高种姓,是通晓一切知识的核心人群,即祭司与学者的阶级。
首联交代病因。公元805年,诗人积极参与旨在加强中央集权,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减轻百姓负担,具有进步历史意义的“永贞革新”。由于触犯了藩镇、宦官和大官僚们的利益,在保守势力的联合反扑下,革新很快宣告失败。作为革新集团的骨干成员,诗人被逐出京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自33岁至43岁,长达10年之久。此诗约作于此期间。“三秋”,农历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故称。“望眼”之“望”,谓远望京城,远望革新集团中志同道合的友人如柳宗元等所谪居的州郡。“哭途穷”,三国魏末年,掌握军政大权的司马昭欲篡位自立,阮籍忠于曹魏而无能为力,闷闷不乐,常驾车外出,往往不择路径,到无路可走时,便恸哭而返。事见《晋书·阮籍传》。导致白内障的病因有许多种,诗人将其归咎于政治失意引起的心情抑郁,可以成立。
颔、颈两联自述症状。“看朱渐成碧”,用南朝梁王僧孺《夜愁示诸宾》诗:“谁知心眼乱,看朱忽成碧。”王诗是说自己因心情不好而视觉混淆,不辨红绿;刘诗改一字而用来实写自己因白内障引起的色盲,翻出了新意。“羞日不禁风”,谓病眼怕见强烈的阳光,禁受不住风吹。
尾联始述求医的正意。“师”,对高僧的尊称。“金篦术”,古代治白内障的外科技术。“金篦”,用来剖剥或刮除眼球晶体表面白膜或白翳的手术工具。“如何为发蒙”,犹言:请为我治疗眼疾,使我的眼力恢复正常,怎么样?“发蒙”,本义是启发蒙昧,这里借以实指拨开病人眼球上的蒙蔽物,与上文“看朱成碧”同属“陌生化了的熟悉”。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这“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追其源头,不能不上溯至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它曾大大促进了古代中国与欧亚大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流,对沿路各国来说,可谓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刘禹锡的这首诗,于不经意间反映了古代中外医学技术交流的一个侧面,彰显了古代“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中国历史上几位伟大的母亲
母亲对每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纵观中华历史,那些有建树、留下美名的古人,大都深受母亲思想的熏陶,才成就了他们的人生。图为岳母刺字。母亲节,这个起源于西方的节日最早出现
广钦老和尚劝念佛
广钦老和尚劝念佛[人物故事]作者:未知[投稿]放大字体正常缩小关闭网站推荐:老牛舍身救落井女童爱心捐助割肉喂鹰的典故佛陀故事:松弛有度才是修行金刚经持验感应的故事舍身饲
白居易与仙游寺
“上方下方雪中路,白云流水如闲步。数峰行尽犹未归,寂寞经声竹阴暮。”这首《过仙游寺》诗,是唐代着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卢纶(748—800)写的。卢纶为避战乱,曾隐居周至县
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