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学习了很多佛法的道理,却感觉自己的身心没有什么变化,那就要反省一下自己:我是否真学实行、善用其心了呢?
《大智度论》中有首偈:“闻诸妙道法,不能以益身,如是之过失,皆由懈怠心。”这是说,听闻了很多佛法的道理,却未能利益到自己的身心,追究其中的原因,还是由懈怠心所致,没有真实地去用功。
《法句经》中,记载着这样一则故事: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位出身高贵的比丘,出家前是很好的朋友。出家后,一位熟悉经藏,善于弘法;另一位则通过精进修道,证得了阿罗汉果。
有一次,二人不约而同去见佛。熟悉经藏的比丘,不知道他的朋友已经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就想用经里的问题来难问阿罗汉比丘。佛知道了这位比丘的心思后,便抢先一步用禅定和证果方面的问题,向他提问。
熟悉经藏的比丘无法作答,因为他只知道教理,也去给别人讲,却不实际去修行。结果,阿罗汉比丘对答如流。
佛陀因此赞叹阿罗汉比丘,并说道:熟悉三藏但不知道奉行的人,就像牧牛人一样,只能从牧牛当中获得一份报酬。而亲自奉行佛法的人,就如同牛的主人,可以享受到养牛带来的种种利益。
这个故事启发我们,要想从佛法中获得真实的法益,单单听闻佛法是远远不够的,思惟与实践必须同步跟进。当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善用其心,懂得用佛法来疗愈身心疾苦的时候,就会得到佛法的真实受用,人生的道路也会由此越走越宽广。
可谓:
知行合一不放逸,
身心安乐获法利。
长养智慧除烦恼,
光阴迅速须珍惜。
原文标题:知行合一不放逸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瑞法师
下一篇:念佛人之间要如何相互称呼?
持五戒未达到完美,可以受菩萨戒吗?
如果持五戒未达到完美,可以受菩萨戒吗?持五戒还未完美,受菩萨戒没有问题。一般人认为菩萨戒难持,其实五戒反为难持。不然,为什么台湾每次传授菩萨戒都有几百人受戒?历代皇帝、朝
刚皈依受五戒的人应该怎么修行?
刚皈依,受了五戒,应当怎么修行呢?应当持五戒,依着《观无量寿佛经》里的敬业三福,老实念佛,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五戒怎样持下去呢?要经常发愿,常随佛学,不犯五戒,要每天念经,念佛,念往生
可以把音乐、舞蹈作为一种修行方式吗?
可以把音乐舞蹈作为修行方式吗?大乘佛法重视梵呗唱诵,但主要是作为修行和接引众生的方便,而且是有前提的,就是不能对此产生执著。音乐、舞蹈虽然也能用来表法,营造神圣庄严、摄
居士可以走在出家人面前吗?
问题:“顶礼师父!请师父开示。如果和出家的师父们在一起走路,是师父在前面走,还是居士在前面走?”能弘法师:这个律仪上有,当然是师父们在前面走了。居士们见了师父们走过来,要合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