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之初,热情高涨,也非常欢喜,但几年之后对于闻思、做功课、放生等善法,渐渐地没有那么强的意乐了。我知道应该精进,可就是做不到,怎么办呢?
精进是于法生欢喜,当我们对法丧失欢喜时,自然会懈怠。因此,懈怠很难靠逼迫去对治,而是靠疏导——我们需要一再认清善法的功德,认清佛法不可替代的意义,见解稳固了,修行自然会有动力。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得对自己有耐心。
以念佛为例。
如果我们不明白去极乐世界意味着什么;或者心里认为“去不去都行,能去就去,去不了也没什么”,那么,缺少念佛的动力,是可想而知的。
但如果通过闻思,了解了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和极乐世界的功德,我们会逐渐看清一个事实:不退转、证悟、菩提心、辩才无碍、亲见佛陀并依止闻法……一个修行人渴望的一切功德,需要无量生世去积累的功德,阿弥陀佛都已经在极乐世界为我们准备好了,只要能去,就能直接受用这些功德。我们要做的,是努力具足往生的条件。
当你的内心真正认同了这一点,一定会更加喜欢念佛。因为每念一句,就更近一步,也更多了一分把握。
试着换一种方式来过生活。常常想:
“今天有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天。”
“明天的这个时候,可能不一定有闻思的机会。”
我们现在每天都在掉举、散乱、颠倒妄想中生活,包括为生存付出的努力,都只有暂时的意义。仅仅忙于这些,将使我们失去现世的更大利益,同时引发未来的轮回,甚至三恶道苦。
人身非常难得,而且死亡不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一旦死了,很可能会堕落恶趣,难以得到现在的暇满人身,所以有时间就要不要浪费。一旦失去这个人身,想修也没机会了。
佛经中说我们这个心,每天不念三宝,就是念贪嗔痴,就是造业烦恼。当无常的观念深入自心,做事就会多几分紧迫感,每念一声佛号的功德,都是当下人身最大的福报。
师父说:“根据我的体会,忆念师是对治懈怠的一个有效方法。每当我在修行中有所懈怠,我立即想到我的师父们,历代祖师大德们,想到他们的种种功德和对我的恩德,心里便充满感激和愧疚,不再允许自己懈怠懒散。”
阅读传承祖师们的传记,观想他们如何历经艰辛拜师求学、克服障难翻译撰著、不惜生命弘法利生,思维自己如今有机会看到的每一段法义,浸渍了多少先贤的血泪,慢慢培养出对祖师们真诚的感恩心,对荷担如来家业的使命感。
回想一下自己这一生冤枉吃了多少苦,观察一下身边的生命眼下正在经历的苦,认真作意,思维三恶道的众生令人颤栗的苦。佛陀说我们在轮回中流过的眼泪比大海的水还要多。轮回的苦如此生动刻骨,没有修证的力量,我们永远只能这样做“看客”,看着自己关爱的人在轮回中被碾压撕扯,却无力救护;更甚者,自己也被业风吹动,步步堕落,失去正念,自己以及与自己有缘的众生,无始劫来好不容易盼来的一丝希望,也就此泯灭。
用悲心去激发自己舍己护他的愿心,让菩萨的悲愿在我们心中真正生起:“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对无常的体认,悲心,信心……对善法的欢喜心来自于许多方面。心的可塑性极强,无论从哪里入手,只要肯坚持,精进力就一定会被引发出来。
原文标题:师父说|断舍离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南京灵谷寺
让在家人什么都不求,做不到怎么办?
善士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像我们在家人让我们什么都不求做不到啊,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所说的无求,不是让你不求。我们凡夫不能说什么都不求,那是阿罗汉了,阿罗汉啥都不想求
知道学佛很好,但为什么很难坚持下去?
明明知道学佛很好,但很难坚持,为什么?我们凡夫有五盖就是财色名食睡,会把我们一切功德都给盖住。就像学佛明明知道是好,但是就是被那种懒惰把你盖住了。那我们为什么对这件事情
在家人可以把财富分成四份
在家人应把财富分成四份,《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中,佛陀介绍了一位大富长者智慧的理财方式。他把所有家财分为四份:一份供家庭日用开支,一份投资生息资产,一份招待亲友、商业伙伴,
什么人在净土法门最能得到利益?
什么人在净土法门最能得益?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念佛,阿弥陀佛定不欺人。否则即使遇到了净土法门,生起了崇尚之信心。但仍然存有好高骛远的念头,放不下面子,不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