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修才能达到“一念不生,自性清净。”的境界呢?
念头分两种:有念、无念。这两种都要教它不生才称之为一念不生。有念若生,落入常边,执著就是常见;无念若生,落入断边,执著就是断见。这两种常见、断见都是邪见。有念、无念都不生,离两边契中道,这才是正见。
如何不生这两种念呢?念佛!持名念佛蕴含着甚深的道理。当念佛名号一心不乱的时候,一丝杂念没有,契合于无念;佛号念得清楚,契合于念。这样用功下去,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虽念而非常;无念而念,虽无念而非断。念即无念,则非念;无念而念,则非无念。非无念就是念,非念就是无念。
如此用功久了就会达到非念非无念,而念而无念的境界。如此方称为一念不生。一念不生就是自性清净心,也称之为般若心。我们凡夫只要以真诚心念佛一句名号,用功久久,就可以念到“一念不生”的实相境界。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净土讲坛
下一篇:学习佛法有没有次第?
临终往生净土是靠佛力还是靠自己?
往生是靠佛力?那我们还修行干嘛?我们临终的时候,往生净土到底是靠佛力还是靠自己?其实因缘所生法,它不可能单方面佛力就接引我们去往生。它需要佛力、法力、心力,这三力汇于一时,
如何通过念佛来培养大乘善根?
我们如何通过念佛来培养自己的大乘善根?念佛这个念不是只指嘴巴念,嘴巴念佛是一个方便,更重要的是要心心念念,思量佛的功德。他为什么能成佛?就是因为他自我觉醒了,而且他也愿意
佛弟子为什么要打观音七呢?
我们少有时间用功修行,所以才找出一个时间,大家聚在一起举行观音七,这叫克期取证。在这七天之内,外缘放下,一念不生,专心致志,持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念观世音菩萨,能离开邪知邪见,能
威仪要做好,修行要细心,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古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我们在一些细微处不注意,将来就会慢慢地养成懒散、放逸、怠惰、轻慢的心,将来想要提起正念用功,也提不起来了。为什么?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