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人学佛后说要万缘放下,对儿女不顾这样做对吗?
佛法讲万缘放下,不是说对家庭的责任都不顾了,这是完全不对的。
万缘放下指的是什么?是指我们心里面要观照到诸法的空性,不被这个世间的外境来牵动我们的心,并不是说万缘放下什么事都不干了。这就把理和事搞得格格不入了,往往理体要靠事相来表达。
如果一个人学佛了,儿女都不顾,看着他们学坏或者各方面不好都不救,那你这个学佛还有什么慈悲心呢?这个慈悲心、菩提心,就是讲到不但要帮助我们身边的家人朋友,而且要惠及到普通人,甚至我们曾经讨厌的人,你都愿意把这种利益给到人家。
真正有慈悲心的人,哪怕就是我们曾经讨厌的人,他现在有困难了我们都要去帮助他,你这才是学佛学对了。
如果现在学了家庭责任也不顾了,整天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了,那这样的学佛偏离了方向。把万缘放下理解成把责任义务都放下,这个肯定有很大的问题,那不叫学佛,那叫学魔。
佛能做到同体大悲,救护一切众生。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不管,那你还有能力去救别人?那你还会去救别人吗?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亲人都不会去救,他就连起码佛教徒的资格都没有,就不要再谈什么万缘放下,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我们修行以后要有智慧。如果修成这样子,佛教徒就在败坏佛教的形象,整个佛教的法脉都会被这种学偏离的人败坏。如果你的家人看到你这样学佛,他对佛法不会有好感。这样的话,其实表了一个不好的形象,就会造成很大的罪。
我们对佛教的一些名相一定要理解到位,不能凭着自己片面的理解,完全颠倒了佛法教导的宗旨。佛法教育我们要担起责任,学佛以后更应该把家庭责任,生活工作当中的责任担起,而且要扩大,惠及到更多的人。
我们修行就是让自己的能量越来越足,让我们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的思想高度要提高,不是整天还是自私自利。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思想觉悟是最低的。你慢慢地要拔高,到博爱,慢慢地到慈悲,然后再到大慈大悲。你这样才是在朝着光明的方向在走。
有很多人学佛以后是越学越自私的,看这个人也看不顺眼,看那个人也看不顺眼,觉得自己修得可好了。懂了一点点佛理,而且也是理解偏的,在那里高高在上,这是一种颠倒。
真正能做到外缘放下,就是在每件事情当中,你能在因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对结果不追求、不贪恋、不嗔恨、不排斥,这才是真正正信的佛弟子所为。
在因跟缘上面都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结果上就能随缘了。这样的学佛人才是自在的,才是正确的。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如是我闻报德寺
做到这四点,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家庭是温暖的、可爱的。尤其所谓“一家之计在于和”,一个家庭最难能可贵的是和谐的气氛。但是“和谐”并不是你想要就有,它必须是在家里成员共同营造下才
学佛与家庭,哪个更重要?
学佛与家庭,何者为重?学佛是重要,家庭也重要。你应先将家庭安顿好才去参加法会,否则家庭发生问题,家人会怪责你,亲友也会批评你。其实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学佛,处理家务时也可以学
容易生气顶撞父亲,怎么去除自身的牛脾气?
父子间不合,容易生气顶撞父亲,怎么去除自身的牛脾气?与父亲相处时要常怀感恩心,感念父亲的生养之恩。与父亲要发生争执时要多忍让,忍让不是认同,退一步,就不容易顶撞父亲,很多事情
怎么为去世的父母眷属超度增福?
《地藏经》云:“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长大,思忆父母及诸眷属,不知落在何趣,生何世界,生何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