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佛教的“出家行为”,认为出家人是“不行孝道”,但近日爆红网络的一条视频让不少人改变了看法。
这段视频是由泰国苦行僧僧团上传网络,讲述的是成为僧人的儿子陪伴90岁老母亲走完最后人生的一程。视频发出后,许多网友感慨万千,不少人评论说:真切的感受到了僧人儿子对母亲的爱。但也有网友评论说,如果真的珍惜父母,又为何要出家?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一直受到“不孝”的非难,许多人都错误认为“出家”是辞亲别祖,不娶不嫁,绝嗣无后,大为不孝。但实际上,佛教并不是“不孝”的宗教。佛经中对于孝顺父母的教训,可谓多得不胜枚举,只要多看几部佛经,就会明白,佛教不但不是反孝的,乃是极端崇孝的。
至于总被误解的“出家行为”,佛教戒律也有明文规定:父母不允许的,便不能出家;如果父母贫穷而无人奉养时,出了家的儿女,仍应尽心奉养,否则便得重罪。
佛教所讲的孝,是大孝。《梵网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佛教以为人在生死流转之中,今天固然有父母,过去未来的无量生死之中,也有无量无数的父母,孝养今生的父母,也要救济过去未来的父母。这与孟子所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异曲同工之处。
今天的中国已经跨入老龄化社会,尊老敬老成为时代的要求。老人养育了我们,而今是也是我们承担责任与义务的时刻,我们不仅要做到“老吾老”,还要做到“以及人之老”。期望天下人的老人都能成为自己优待的老人;自己的老人,也就能成为天下人优待的老人。
下一篇:理解百善孝为先,万恶淫为首
家人寿尽时去寺庙和在家助念效果一样吗?没寺院怎么办?
善士问:请法师开示,家人寿尽的时候,去寺庙办佛事和在家助念效果是否一样?如果附近没有寺院和僧人,应该怎么办?宏海法师答:如果有条件就双管齐下,在家里给他助念,同时到寺院里给他做
珍惜因缘,才有因缘!
世间上,希有难得的珍宝,不是黄金,不是钻石,而是“好因好缘”也!有因缘,才能成就好事;有因缘,才能一帆风顺。因缘具则成,因缘灭则败,所以人生希望有成就者,都必须要仰赖因缘。有情人的
供养寺院还不顺,家人不让去怎么做才周全?
善士疑问:感恩师父慈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么美好的平台。我是六零后农民,信佛九年,深信不疑!前年中元节,经一居士引见,与一寺院主持结缘,一年多时间我们家建寺、造佛像花了近十万
警惕!败家的七个征兆要预防
败家不是空穴来风,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兴旺衰败,兴旺一个家庭要有多方面因素支持,而且要很长时间才能从出发点走向辉煌,然而要是衰败一个家庭可是很容易的,可能是一年,一个月,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