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群法师说过这么一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管不住自己的人,总爱去管别人,以此转移管不住自己的遗憾。是这样的吗?我们去管别人的时候,都是有道理的,都是为他好,都是一片好意!”
仔细想想,打着“为你好”的旗帜去管别人,就真的是一种慈悲吗?
表面看来,这样的行为,似乎是一种出自内心的“善意”。
可往深一层去想,这样的“善意”,也许会给别人带来烦恼或尴尬。
虽说拥有慈悲心想去帮助别人是好事,但如果事事都想依照自己的意愿去管别人,就会容易变成坏事。
在管别人之前,不妨先考虑对方的想法,询问对方是否需要,再怀着一颗理解、柔和的心对待别人;
如此,才能真正地帮助到别人,才是智慧的、慈悲的善意。
人生,实际上是一场自我与自我的苦修。
往后余生,留一份距离给别人,也留一点轻松给自己。
先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论他人。
原文标题:管好自己,慈悲他人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师父曰
放下是念佛人一生一世的功课
放下是我们念佛人一生一世的功课,所以说宋代的杨杰居士说,“爱不重,不堕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 所以说我们现在有很多喜欢的东西,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物。这么多喜欢,这么多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
傲慢的个性与不服输的敌对都是修福修慧具足因缘的障碍。虽说有些傲慢的人有以前的因缘会在三宝门中得到感应和见到瑞相,但是他不一定正见而都是邪见,会在修行的氛围当中以傲
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大乘佛法是以利益安乐众生为信仰的,所受的苦是应当受的,这样才能了知众生的苦,而视一切众生如母,以此受而念一切,行一切皆是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所做一切的善是觉悟的善。信仰的
懂得不计较、不比较的人,才是“最精明”的
如果说一个人精明,那你会联想到什么?计较、贪小便宜,处处费尽心思为自己去把利益最大化?但其实,“最精明”的,是那些懂得不计较、不比较的人。《法句经》中说:“无乐小乐,小辩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