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师《晚晴集》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说过:“不要轻易和人发生争执,争来争去不仅会伤了彼此的和气,还会平添无谓的烦恼。”言语上的争执,并不能使我们得到什么。相反,还会让我们失去平静解决事情的机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后果。
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摩擦,产生争执。爱计较的人,有一点儿矛盾就抓住不放,为此弄巧成拙。某电视台报道了这样一个事件:在一座立交桥上,两辆轿车因为拥堵发生了小小的剐蹭。结果,两车上的司机互相指责,先是发生了口角,后来竟然大打出手,最后两个人都头破血流、住进了医院。
在上下班高峰时,人多车挤,双方车辆发生一点儿小摩擦,这都在所难免,但双方却因此争执不下,终至酿成苦果。暂且不论到底谁错在先,谁违反了交通规则,单就争执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反思。其实,静下心来想一下,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很少会有什么不共戴天的仇怨。但偶尔与人发生一些小的摩擦,却是常有之事。
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几乎90%的刑事案件都是因为小事而争执引起的。许多夫妻之所以离婚,也是因为双方永无休止的争执。为了一些琐碎的生活小事,夫妻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最终使本来美满的家庭走向了破裂。
所谓“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争执,我们还是少些争执为妙。有位情感专家曾劝诫那些年轻的夫妻:“如果有一天,当你跟爱人发生争执,你就让他赢,他又能赢到什么?所谓的输,你又输掉了什么?这个赢和输,只是文字上罢了,我们大部分的生命都浪费在语言的纠葛中。其实,在很多时候,争执并没有留下任何输赢,却失去了很多本应珍惜的感情!”
因此,我们要学会放下自我,于人于己,少些无谓的争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腾出时间,从容地面对真正的挑战,才能集中精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次颜回看到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在吵架,买布的大声说:“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
颜回上前劝架,说:“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错了,别吵了。”
那人指着颜回的鼻子说:“你算老几?我就听孔夫子的,咱们找他评理去。”
颜回问:“如果你错了怎么办?”
买布的人答:“我把脑袋给你。你错了怎么办?”
颜回答:“我把帽子输给你。”
俩人找到了孔子。孔子问明情况,对颜回笑笑说:“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颜回,你输了,把帽子给人家吧!”
颜回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把帽子摘下,交给人家。那人拿了帽子高兴地走了。
待人走后,孔子告诉颜回:“说你输了,只是输一顶帽子;说他输了,那可是一条人命啊!你说帽子重要还是人命重要?”
明明对方错了,却不争不斗反而认输,虽然自己吃点小亏,但使别人不受损,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也做过很多类似的让步。比如,上司明明错了,你还得忍气吞声,点头赞同上司;父母年纪大了,你明知他们的观点不对,但你还要服从他们。我们作出让步的同时,心里一定都不痛快,因为我们认为这是忍让,是屈从。因为我们太多次对强权和强者忍让,所以,对那些不如我们的弱者反倒咄咄逼人,反而不愿意忍让。真正的忍让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快乐和解脱。比如,一大早你就出门,迎面却被一辆三轮车剐了一下。三轮车主很害怕,你却只是轻轻地说:“没事,你走吧!”事后,你对朋友说:“看他怪可怜的,一大早就去拉货挺不容易的,赔我一件衣服他一天就白干了。”你的宽容会让你从心底感到快乐。这样的人生淡定从容,是真正的大度,是真正的大快乐。
下一篇:不抱怨,心中无嗔便是净土
为什么学佛后遇到许多挫折磨难?
请问法师:弟子从学佛以来,就一直深受种种人事上的刺激打击,跟精神上的各种挫折磨难,不知道是弟子没有修行还是业障特别深重?广行法师:阿弥陀佛!关于您的这个问题,广钦老和尚曾经有
欣赏自己自自在在
“观自在”,即是欣赏自己自自在在也!这是“观自在”的直接解释。自在觉性,人人本来具有。能观自在者,其内心世界是充满着活力与欢喜的;是不会感觉到有恐怖不安的思想的;其内心只
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
善信问:阿弥陀佛!顶礼师父!感觉劝别人念佛很难,怎么办?觉火法师答:阿弥陀佛!佛说“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但众生根基习性万千,所以法门也就无量。也就是说,法是平等,但说要当机。才能更
想放弃成为父母心中的那个形象是不孝吗?
我努力成为父母心中的我,可我很累想放弃,这是不孝吗?被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困扰很多年了,努力过互相沟通,每一次都无功而返,还被他们的言语和态度所伤,让自己好不容易坚强起来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