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民俗风情 辟邪法宝:吞口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2-12-29

 

您的位置:首页>道教文化>民俗文化> 正文

民俗风情 辟邪法宝:吞口

吞口照片

吞口,是民间艺坛面具的变异,起源于图腾崇拜和原始巫教,是古代图腾文化与巫文化相结合,经历漫长的岁月后嬗变而成的一种民间文化的产物。

吞口在我国许多民族的民间流行,多于云、贵、川、湘,地区民间挂于门首保护家业兴旺,人丁安康。为了镇邪,造形惊骇,张牙舞爪,红舌利齿,圆瞪双眼,凶悍威严。因其以鬼怪为食,已故民间百姓常悬挂吞口与大门之上,驱邪吞鬼,保护平安。

吞口最早是民间某些法师发明,后来经过历代人的改良,才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吞口样式。他们的形象看起来都非常凶恶,其实就是为了求一个震慑作用。

“一旦有妖鬼进门, 便一口把它吞下” 吞口便是由此得名。吞口这一造型样式除了被用在门额上,以作镇宅、 避邪之用外, 通常还用于小孩帽子上作装饰(常见用银质材料制成虎、 狮造型的吞口), 意亦为乞求平安、 纳福。

吞口用材为巨大的桃木或柏木,总体摹状是人首、凸眼、犬耳、宽鼻、獠牙、咧嘴、伸舌,有的吞口含利剑,用多种颜料涂绘而成和素面两种,其风格古朴粗犷,雕刻细腻,造型夸张,形态兼备,惟妙惟肖。

吞口的造型有虎头,狮头,却为何不用鹿头?因为虎、狮都是山中猛兽,善捕猎,形有威严,借来容貌震慑群邪百怪。除此,虎、狮有着长舌头善于吞咽,借此形象来比喻吞咽煞气、鬼怪。

虎头狮头形象一般是,—口咬宝剑放豪光玉皇赐汝镇中央,向来不怕阳人恶,邪猖唯怕一点光。而长舌吞口形象的一般是,金口银舌万丈长,雄力巍巍吞煞殃.....吞口一般立在十字路口、事故多发地、家门上。

因为吞口经年累月的不知道吞了多少煞气进去,不好的气撑多了反而成害,所以吞口需要更换,一般的更换时间多为3、6、9、12年。

挂吞口需要择时,并举行开光仪式(咬剑形象开光时候主要开剑、眼、牙),方成辟邪物。仪式通常是焚香化纸,宰杀雄鸡,取鸡血蘸在吞口上,念开光咒语(根据他们的形象不同,咒语也随着变化),从而赋予生命和神性。

下一篇:佤族的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