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禁忌范围十分广,包括婚姻、丧葬、礼节、疾病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住、行、饮食等方面,禁忌是民俗信仰的一种消极防范措施,有的在历史过程中已逐渐消失,有的则传承至今,成为民间礼节、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主要有如下一些禁忌:
忌食狗肉。不用狗皮制品,不戴狗皮帽、狗皮手套,不穿狗皮裤、狗皮袄,不铺狗皮褥,不盖狗皮被等。睡觉时不能把裤子、鞋袜放在高处,忌从衣帽、枕被上跨过,更不能坐枕头上面。正月初二到十五,妇女禁做针线活,称为“忌针”。二月初二禁去劈柴。大年三十忌在别人家吃饭。大年初一到初五,不准向外倒尘土污水。不准顺着烟炕道睡觉。妇女不准缠足裹脚。吃饭时忌用筷子敲桌子、碗碟;不准坐在门坎上,不准在站立行走时吃饭;禁止把吃剩的馍馍、面条等粮食扔外头,也不准用脚踩。子女在偶龄时禁止结婚;堂气妹和同姓间禁止婚配;忌单日结婚,因为婚配是成双的喜事;忌闰年办喜事、盖房子;忌在父母大寿年份办喜事;忌一年内办二到三次喜事;已婚的姑娘,婚后三年内不准在娘家过春节,看娘家灯。妇女怀孕时不可干重活,不可看死婴、听凶事和使人伤心的事。妇女坐月子期间禁吃凉性食品,禁碰凉水,忌过度伤心,不可拿针线做活,不可看书写字。家有病人,小孩出水痘,妇女生小孩等,要在大门口挂上红布条或一小束草,禁止外人入内。锡伯人死后,亲人在给死尸行洗礼、穿寿衣之前忌嚎啕大哭,否则,认为死者的灵魂不能安然进阴间。报丧时忌直说“死”字,而用“殁了”、“百岁”等语代之。晚辈不能和长辈抢道,抢门,不能直呼老人的姓名。长辈讲话,年轻人不能随便插话。遇到长辈,年轻人要下马,打千问安。忌动客人的东西,忌在客人面前谈论东西的价钱,忌问客人走的时间。客人忌站主人的门框上,忌坐西炕,等等。
下一篇:民间“分梨”禁忌
民间饮食禁忌(四)
吃新禾时忌提未归家人吃新粮食,又叫“尝新”。一年的辛苦终于有了结果,此时全家团聚、喜气洋洋地“尝新”。但是,有时并不能全家团聚,总有人会因为这事那事而耽搁了,这时家里的
供奉灶君司命
导语: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汉族民间传说灶神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天汇报,除夕日返回人间。汉族民间祭祀灶神的历史十分悠久。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
大年初一有什么禁忌?
农历新年第一天,人们都希望一年的开始百事遂意,有个好兆头,因此,这一天禁忌很多。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表示,这些禁忌集中体现了人们趋吉避凶、祈福迎祥的心理。首要的一忌是不
天津的民俗事象——妈妈例儿
“妈妈例儿”,也写做“妈妈论儿”,是京津地区一种民俗事象。《北京方言辞典》释义为:“日常生活中的迷信禁忌和迷信言论。”《北京话词语》里说它跟“老妈妈例儿”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