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
衣服在穿的过程中会出现磨破、挂破、掉扣子等情况,这时就需要缝补。关于缝补,民俗中的禁忌是忌衣服穿在身上缝补。河北定县一带认为,如果不脱下衣服就让别人缝补,那么自己嘴里就一定要衔一样东西,如筷子、秫秸等,否则自己家中就会被贼偷。这种说法可能是家庭中的戏谑,也可能是出于补衣如补洞,有了洞,不把东西“咬住”便会被人偷走的联想。山东一带也有类似嘴里咬一样东西的习俗,但不是怕丢东西,而是说这样针不扎人。对于小孩也有类似的禁忌。小孩的扣子掉了,就得脱下来缝。如果穿在身上缝扣子,小孩就会变成哑巴。当然,穿在身上缝的时候也可以让小孩嘴里咬一根线头,这样虽然穿着缝,也不会变哑巴了。这种说法可能源于“扣”和“口”的谐音。
忌妇儿衣服夜间放置在外
在我国古人的思想中,妇女和小孩都是阳气不足的人群,很容易受到鬼祟邪气等的侵扰;而且夜间也是鬼祟邪气等活动频繁的时刻,所以,妇女和小孩的衣服禁忌在夜间还晾晒在室外,通常要在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就收进室内。另外,小孩的衣服还禁忌晾晒在高处,因为人们都认为三尺以上有神仙,晾晒在高处,唯恐伤害到小孩。
忌在竹竿尾端晾晒衣服
我国古代在举办丧事时,有一个仪节叫竖幡。即将死者的姓名或仕位写在长条形的旗幡上,用竹杆挂上旗幡,竖在大门外的显眼处。旗幡迎风招展,显得非常有气势。等到出殡时,再举旗幡送葬。正因为丧事中有这个仪节,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禁忌在竹竿尾处晾挂衣服,如果晾挂衣服,就类似于丧事中所举的旗幡,这在人们看来是大不吉利的。
下一篇:古代穿衣禁忌(六)
门巴族狩猎禁忌
您的位置:首页>道教文化>民俗文化> 正文门巴族狩猎禁忌今天门巴族已经进入广泛使用铁制农具的农耕时代,但狩猎文化仍与农耕文化并存,狩猎是门巴人不可缺少的生活内容。墨脱天
禁忌与民俗信仰
您的位置:首页>道教文化>民俗文化> 正文禁忌与民俗信仰禁忌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认知心态。禁忌是一种社会心理层面上的民俗信仰,也是一种十分
山西民间生活禁忌(四)
很多地方忌畜牲半夜叫喊,也忌骡子不停地用蹄子挖地,认为这样很不吉利。晋南有些地方特别忌讳母牛在半夜叫,表示有人要死去。在吕梁及河曲一带的山区,马鬃及牛骡身上的毛一般不
民间饮食禁忌(六)
忌服药不忌口所谓忌口,是指生病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禁忌。之所以要忌口,是因为人们平时食用的鱼、肉、鸡、蛋、蔬菜、瓜果、酱、醋、茶、酒等普通食物,它们本身也都具备各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