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道教思想家张湛的《养生要集》介绍了很多当时流传的养生方法,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书中介绍的一些日常生活中实用的养生方法,简单易操作,值得一看。
资料图
简易气功:闭目 心静 吐气
《养生要集·服气》说:“从夜半至日中为生气,从日中夜半为死气。常以生气时正偃卧,瞑目握固,闭气不息,于心数至二百,乃口吐气出之。曰‘增息"。如些身神俱,五脏安。能闭气数至二百五十,华盖美,耳目聪明,举身无病,邪不干也。”
叩齿漱口可预防龋齿
《养生要集·中经》说:“齿,骨之穷也。朝朝琢齿,齿不龋。食毕当漱口数过,不尔令人病齿龋。”
多梳发 不白头 勤沐浴 人长寿
“发,血之穷也。千过梳发,发不白。”“道士斋戒沐浴菊花汤,令人老寿。”
冬季棉衣宜晚穿 饭后不宜饮水
“冬季棉衣稍宜晚着,仍渐渐加厚,不得顿温。此乃将息之妙矣。”“食不欲过饱,故道士先饥食也;饮不欲过多,故道士先渴饮也。”“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饭后不宜饮水”,“饱食不可疾走”。
下一篇:治疗咽喉肿痛的中医小妙招
“智者知养生也”,气在人不衰,跟古人学“养气十六诀”!
人之生,气之聚也。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意思是说,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有防御疾病、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若没了
略谈道教养性与养生
在道教思想史上,“养性”和“养生”意义相近,都曾被大量使用。在当代,“养性”一词已经不常为人们单独提起,只是在“修身养性”“怡情养性”等成语中表达心性的修养;“养生”则
药王孙思邈说道教入静的五个层次和七个境界
《太清存神炼气铭》是药王孙思邈真人所撰写的道家养生经典《摄养枕中方》中的最后一篇。此篇经文意义非凡,能悟之人,浅可治身,养生祛病,深则得道成真,不可轻之。经文部首讲大道
道医养生:如何松肩拍手更健康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也越来越注重,对于养生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常见的小动作也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像是:拍手、松肩、撞墙这类小的动作,也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