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别称茯菟,茯灵,茯蕶,伏苓、伏菟,松腴,绛晨伏胎,云苓,茯兔,松薯、松木薯,松苓。药用部位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菌核。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还可以制作成粉状用来女士爱好的美白面膜。分布区域:吉林、安徽、浙江、福建、河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茯苓功能介绍
抗瘤保肝 四时神药
古人称茯苓为“四时神药”,因为它功效非常广泛,不分四季,将它与各种药物配伍,不管寒、温、风、湿诸疾,都能发挥其独特功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但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
白茯苓
白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肺、肾经。功能健脾安神、利水渗湿。临床上常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痰饮等水湿证、脾虚证等。《本草纲目》:“……逐水缓脾,生津导气,平火止泄,除虚热,开腠理。泻膀胱,益脾胃,治肾积奔豚。”
赤茯苓
赤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脾、胃、肺、肾经。本品长于宁心安神、利窍行水、清利湿热,专泻心、小肠、膀胱之湿热,用于治疗心烦不宁、小便短赤、淋漓不畅、泻痢。陶弘景曰:“茯苓,白色者补,赤色者利。”
茯苓皮
茯苓皮味甘淡,性平,功效利水消肿。《中国医学大辞典》谓:“茯苓行水而不耗气,胜似大腹皮。”
茯神木
茯神木性甘,味平,有平肝安神之功。用于惊悸健忘、中风不语,脚气、转筋。《本草纲目》云:“神木主治:偏风,口面Z斜,毒风,筋挛不语,心神惊掣, 虚而健忘,治脚气痹痛,诸筋牵缩。”
茯神
茯神,亦称抱木。茯神载于《名医别录》,茯神甘淡,性平,入心、脾经。功能宁心、安神、利水。治心虚惊悸、健忘、失眠、惊痫、小便不利。《本草经疏》云:“茯神抱木心而生,以此别于茯苓。《别录》谓茯神平,其气味与性应是茯苓一体,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入心之用多。”
下一篇:白露节气养生法宝 清淡食补清肺气
每个人身上都有个八卦图,你知道在哪里吗
《说卦传》云:“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这是为什么呢?1乾为首以人体来说,乾卦代表头,因为乾为天、为上、为君,乾代表尊贵,代表首领。人的头部位于最
道医养生:如何松肩拍手更健康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也越来越注重,对于养生保健也越来越重视。常见的小动作也可以起到养生的作用,像是:拍手、松肩、撞墙这类小的动作,也是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在中
药王孙思邈说道教入静的五个层次和七个境界
《太清存神炼气铭》是药王孙思邈真人所撰写的道家养生经典《摄养枕中方》中的最后一篇。此篇经文意义非凡,能悟之人,浅可治身,养生祛病,深则得道成真,不可轻之。经文部首讲大道
“智者知养生也”,气在人不衰,跟古人学“养气十六诀”!
人之生,气之聚也。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意思是说,气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有防御疾病、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若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