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通过不断学习、巩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搜集整理出道字原始之意,有理有据,且与 、《列子》、《内经》等典籍中有其零星的阐述。对宇宙的描述,有一句简洁明快的形容,即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自然打破和超越了"九重天"、"三十三重天"、"三十六重天"等有限思想。宣即是向外扩散,夜即远而无所至极,如黑洞(夜)不可见。接近现代宇宙论的观点。故李约瑟对宣夜说情有独钟,道家起源于宣夜说,数术家本源于浑盖说。鄙人愚见认为古代天文学说三大派系均起源于道家,数术皆以历法干支为根据,从现有史料文献表明,轩辕黄帝时,大桡作甲子。干支和奇门遁甲之术为道教宗祖黄帝发明,黄帝是三大天文学说的首创者,老子是黄帝学说的集大成者,是三大天文学说的继任和光大者。三大天文学说的踪迹在道德经中均有可寻,道即来源于古代天文历法知识。
三、道的发现
"孔子十翼"中"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仰观于天文,俯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即天下,故不过……明显的属于天文历法中的知识,是数术干支学的应用,与《周易》卜筮之书极为不相协调,实属《归藏易》的内容。黄帝创《归藏易》,以坤为首位。老子之学,宗黄帝《归藏易》,首重坤柔,坤为地,万物莫不藏于中,坤以藏之,主张致虚极,守静笃。老子为周朝史官世家,所以学问渊深,对《归藏》八卦之类稔熟,东周王室内乱,老子辞官归隐。据历史记载和学者考证老子的思想便是受了《归藏》的启发。老子之"道"便是源自于《归藏》的"阴阳太极"理论。据不完全统计,《道德经》中有五十多处文字来源于《归藏》。"孔子十翼"中:"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就彻底道出了,"孔子十翼"内容有部分为《归藏易》内容,神农氏创《连山易》时,干支还没有被发明,《周易》又为卜筮之书,与干支学不符。老百姓用干支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却不知道干支乃宇宙演化规律之反映,统帅天地鬼神之道者矣。"孔子十翼"对于道的详细描述为:"《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此为《归藏易》之道!
四、道的实质
《道德经》是顺性命之理立法,主要用太极阴阳、五行八卦描述世界,推演事物,揆度人心向背、事物聚散之理。搞清楚事物之本质,以至掌握事物存在的全过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目的是指导行为,去恶从善,发展壮大社会事业,绝非空谈玄理。学习《道德经》是用道学帮助自己,指挥自己,保护自己,壮大自己,实际上是靠自己的智慧发展自己。因而"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自者,自己。天,乾为天,为首。即用自己的头脑保护自己,故能吉利也。"道"的原意就是行走天下,需要用自己的头脑保护自己。道字在《道德经》中具体描述为:"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大,为老子全生之道(内以养生延年,外以外以摄生驱患也称奇门遁甲术);天大,为《归藏易》天道:立天之道,曰阳与阴,地大,为《归藏易》地道:立地之道,曰柔与刚;人道,为《归藏易》人道: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易有数理象三种定义;数定于天,理法于地,象成于人。故有一乾二兑三离四震五巽六坎七艮八坤之卦数,一白水星二黑土星三碧木星四绿木星五黄土星六白金星七赤金星八白土星九紫火星之宫数,故有阴阳分明四季寒暑之通理,五行生克制化兴替循环之变理;故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归藏易》的基础之上加了老子全生之道即为道的原意。
结束
老子,是古代典籍中最早提出"无极"概念的人。"无极"与"宣夜"意思相近或一致,道家即源于宣夜说或无极说。从无极到太极还经历了太易、太初、太始与太素几个阶段,并且将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与太极,并称为"五太"。太易,是指阴阳之气皆未形成的阶段,如《列子》中说:"太易,未见气也";太初,则是指真一之气始生却尚未有形质出现的阶段;太始,是指有形无质、人的感官尚无法感觉出来的阶段;太素,是指形质始生而尚未成体的阶段;太极,则是阴阳互抱,形质皆备的阶段。
《渊海子平》在论述"五行"出处中写道:"盖闻天地未判,其名混沌。乾坤未分,其名胚胎。日月星辰未生,阴阳寒暑未分也。在上则无雨露、无风云、无霜雪、无雷霆,不过杳杳而冥冥;在下无草木、无山川、无禽兽、无人民,不过昧昧而昏昏。是时,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极生土,所以水数一,火数二,木数三,金数四,土数五。……因此,五行: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老子之道来源于"阴阳太极"理论,太极是万物有形有质的起始,因此道为天地始、万物母。
上古时期天文历法就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道,老子的道就取源于天文历法,老子道的应用即是天文历法的应用,天文历法构成了古代东方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道德经》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学科与科学也是区别道教与其余诸教强有力的方法之一,望读者莫把道教与其余诸教混为一谈,因为他们有着本质的不同!
自愧天资鲁钝,读书不多,拙于悟性,难得精微,不能系统写出,令人愧煞,滥竽成文,自知肤浅,难等大雅之堂,不怕贻笑大方,切盼读者有以教我!
道历四千七百零九年壬辰季夏书
下一篇:道教邮票欣赏(潘明权)
览胜王屋山
王屋山,天生地出有自然风光,更因其道教文化的衍盛而闻名于世。这里道教文化为特色异常浓郁,被尊称为"道教天下第一洞天",曾吸引一批批高道名士在此修炼,如司马承祯、玉真公主、
春秋道人:关于道教太岁神的基本认识
祈福知识新春正是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时候,因此很多人都会去不同的庙宇参神上香,祈福许愿,希望是年顺景,事事亨通。特别是犯太岁者,更需要恭请太岁阴阳符进行配带及服用,祈护一年
周纯白:茶道的精神
尝见今日之茶会或乖张或沉闷,皆失饮茶之趣,甚者沦为器物陪衬。呜呼。茶风何在!近五年来‘和风’大盛于茶界,虽有审美补益,却失茶味可爱,个个以摆弄茶具为荣,人人以建和室为雅,气氛
从余杭龙泉观看道教的兴衰
题余杭县龙泉观四回山一面,台殿已嵯峨。中路见山远,上方行石多。天晴花气漫,地暖鸟音和。徒漱葛仙井,此生其奈何。这是唐代中晚期诗人张祜游余杭龙泉观的时候写的一首诗,那么,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