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道门
为何天师派采用清微字辈并号“清微正宗”
编辑:147小编时间:2022-12-29

 

众所周知如今龙虎山天师府的传度字辈是“高宏鼎大罗”,而很多人以为这是祖天师传承下来的字辈,殊不知在白云观馆藏的《诸真宗派总谱》三十一条中明确记载“龙虎山正乙门下天师清微派:冲汉通玄蕴,高宏鼎大罗,仙源愈兴振,福海启洪波,天师张虚静真人,系江西龙虎山信州人。留传天师,宣统元年仲春,重续二十字”。

这个跟目前龙虎山传承字辈主要区别是“仙源愈兴振”改为“三山愈兴振”,可以看出目前字辈来自于龙虎山正一清微派宗谱,而且按照此谱理解,龙虎山正一清微派是虚靖天师张继先真人传下,此二十字是宣统元年仲春续上的谱。

那么龙虎山为什么会把清微派总谱当做自己的传承字辈,甚至号称“三山滴血派”呢?

一 清微派实为“会道”之创举

在历史上首篇综述清微派传承的书籍《清微仙谱》中记载:“始于元始,二之为玉晨与老君,又再一传,衍而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之四派……十传至昭凝祖元君,又复合于一”。

这里说的很清楚了,清微派向上托名为元始所传,二传至玉晨大道君与老君,三传就演化为真元、太华、关令、正一四派,然后祖舒真君为将四派合一,被列为初代祖师。

这里真元、太华不知是何宗派,关令可能是关尹隐仙派,正一可以确定是龙虎山天师派,这是因为《清微仙谱》成书年代为元朝,元朝龙虎山天师府提举三山符箓统称正一三山,这个不可能写错。

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清微元降大法》为元朝清微道士编辑,想来与《清微仙谱》年代相距不远,这里直接记载所会道派为“元始、上清、灵宝、道德、正一”五派;而《清微斋法》则记载为“道宗、灵宝、道德、正一”四派。

不管是四派还是五派,清微派实际是天师正一派结合其他几派的传承于一体产生的“会道合宗”,这个是清微传人都认可的事实。

二 天师派方面的再次“会道”为清微正宗

四十三代张宇初天师《岘泉集·授法普说》中言“太上授之吾祖汉天师,口口相传,是为清微正宗,及无上侍宸一辉祖元君(舒)然后合之,是曰:清微、灵宝、道德、正一是也”。

在这里,张宇初天师直接认为《清微仙谱》里的三传其实是传给了祖天师并分出四派,这四派分别是“清微、灵宝、道德、正一”,也就是说祖舒真君为祖天师的后代传人。

天师派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也是由于以下两个原因:

1.代有传承,南北合宗

除了《清微仙谱》自我归宗的正一传承之外,三十八代张与材天师一方面收北派清微宗师张守清为徒,授正一法脉并二品法箓,而三十九代天师张嗣成又拜张守清为师学习清微法,这样北派清微就纳入天师府内传。

而南派清微从赵宜真祖师传刘渊然祖师,四十三代张宇初天师又拜刘渊然为师,南派清微法脉又进入天师府中。

2.道门领袖,一呼百应

除了与天师派有关的清微祖师,其余清微祖师记载寥寥,完全没有足够的教团势力与之匹配,就连赵宜真祖师都是曾受天师礼遇并在天师府内多有传承。

元明之际多位天师对清微派的举荐推崇,才导致清微派从元朝之前藉藉无名到明朝之时天下皆知。

三 虚靖天师造作假说

在学界有一种假说,认为是虚靖天师造作清微雷法,把原来的传承散佚的清微派整合成了清微派雷法。

因为在虚靖天师之前,天下除了神霄并无清微雷法一说,而清微元朝出世以来就不断以雷法自居,其雷法理论也与神霄共通。

虚靖天师本就是神霄一脉祖师,又倡导“内以成丹,外用为法”的道法新理论来代替纯粹飞神上表的神道设置,很有可能另起一家作为闲子,下在这历史的棋盘之上以备天师府后世之需。

而“三山滴血”字辈与清微字辈如此一致,也有虚靖天师的传说,传说是虚靖天师传萨守坚真人而立此字辈,然而武当清微字辈(也就是清微北宗)也与此字辈基本相同,于是学界猜想会不会是虚靖天师曾经传授清微派弟子雷法,毕竟在十一代祖师黄舜申真人之前的祖师仅有其名,其生平皆不可考。

本文由净明宗坛厦门联络处乐道文化供稿。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