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信士因信奉道教,志心皈真道经师,愿受三皈五戒或三皈九戒,礼拜度师成为居士的仪式,即是皈依。皈依以后,一般都会获取皈依证。
皈依道教,是圣贤度人入道的方便法门,可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门。成仙成道,成圣成贤,全部都是从这里开始。据道经记载,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得遭逢之想。
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
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
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
道教的三皈依,即皈依道经师宝。道宝,即太上无极大道。经宝,即三十六部尊经。师宝,即玄中大法师。所以,道教皈依的三宝都是一样的。无论在哪里皈依道教,都是一样的。
有人疑问,为何皈依的经宝是“三十六尊经”?《道教三洞宗元》说: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
三洞经又各有垂教的对象,以合乎学道修道的品级。开始人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宝经。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以洞玄灵宝经。最后即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以洞真天宝经,其目的都是通过经教文化,诱俗修仙,从凡证道。
三十六部尊经,总计万八千篇,众道之宗,玄渊隐奥,与万法一贯,即三洞经典。三洞经典,即洞真、洞玄、洞神。《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象征着玄门正法。
据《上清经》载,三洞经典,各有12门类,合称三十六部尊经,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上为三境之玄根,下为三界三十六天之感宅;上应三清三十六天,下应九垒三十六宫府。故人头有九宫,心有九孔,脐有九神,形有九户,合为三十六所。
道无形无名,普通善信没办法认识大道。祖师仙真垂慈经教,广度沉沦。道教经典中虽蕴含大道,但是道经幽深微妙,没有师父指导根本难以明白杳冥。皈依以后,多会礼拜度师,希望师真垂慈开示,引诱灵机,带领弟子修行经典,认识大道,顿悟大乘正宗,渐入虚无妙道,而不致堕落邪见错入旁门。
皈依师宝后,则经宝可闻于不闻之中。能闻经宝,则道宝可见于不见之际。昔日之不可见闻者,一旦豁然贯通,皆由皈依师宝之力。自然解悟真文,得明正法,超脱生死,不落轮回,这也是皈依道教的妙处。
很多人将道教的皈依看的很随便,甚至称“不就是皈依而已”。道教属于玄门正教,皈依不仅是早晚在圣像前日诵磕头礼拜,而且皈依以后不能沉迷邪法,或者看别人皈依自己就皈依,这样多都不是真正的道教居士。
信士通过皈依三宝而成为居士,可再通过传度(正一)或冠巾(全真),成为道士,成为道教的神职人员。
民间许多从事符法、预测或者风水堪舆的人士,未曾经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经典,也不会道教科仪,却自称道士者也很多,这类人只能算是对某学业专攻的术士,不属于道士。信士一旦确定信仰以后,就可以到道观进行皈依,通过皈依成为居士。
下一篇:返回列表
什么是拱手礼
在道观中应该行“拱手礼”,这一礼节既具有鲜明的道教含义,又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底蕴。拱手礼,作为中华文明史中一个关键而又富有内涵的礼仪手势,拱手礼在这块土地上流传数千
道教“始祖”是谁?
道教始祖,黄帝,复姓公孙,因生于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据《史记·封禅书》说:与黄帝同时的蚩尤,暴虐无道,恶性好战,使天下生灵涂炭,诸侯共愤。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战蚩尤
道士的法名、法号分别都是什么意思?
法名,即道名,是恩师根据自己的门派传承字辈给弟子们取的的名字,保留原姓,中间的字必须是派系传承用字,后面的字可以随心取,一般师父们取法名,如果弟子们原来的姓加名就俩个字时,只
正一派授箓道士心印秘密大公开(全)
(一)这是平板上画的,不太好看,但大概也就这样子了,有细微差异处无视便好。《正一派授箓心印的千古之秘(下):炼将》昨天没有发出去,可见传法机缘未至,而元辰心印在《天坛玉格》上有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