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和她的蟠桃仙子,杭州西湖妙庭观附近有一座望仙桥。宋代绍兴年间有位道士董元行在附近上层中挖到过一块奇妙的铜牌,上面残留着隐隐约约的文字:"我有蟋桃树,千年一度生,是谁来窃去?须问董双成。"董双成就是传说中的西王母的蟠桃仙子,望仙桥就是她丹成得道,自吹玉笙,驾鹤仙去的地方。董双成本是西周时代钱塘江畔的一位绝色美女,混身上下洋溢着一份灵秀的气韵。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在朝廷中也偶尔鉴往知来,抒谋献策。商朝亡后定居钱塘江畔,在飞来峰下种桃成林,结庐而居。每当初春桃花盛开时,嫣红一片,簇拥草庐,生活在其中不啻是神仙生活。这种生活环境从小就陶冶着董双成,体似弱柳的董双成酷爱桃花,如痴如醉。看看董双成日渐长大,秀面明眸堪与繁花竟艳。有一天,忽然异想天开,采撷桃花,配以山中的芝草炼制丹药。初时仅能清痰化气,日久生巧,屡加研究,逐渐在火候及配方上有了大幅度的改进。所提炼的丹药,竟然能够治疗多种内科病症,远远近近,前来飞来峰下董家讨药的人络绎不绝。从采集原料到守炉炼丹,董双成经常忙得不可开交,偶有闲暇,便吹笙自娱,兴致来时还会高歌一曲"丹小凤"。据说当她吹笙时,会引来百鸟在空中翱翔,而当她唱歌时,更有仙鹤飞来聆听。待至黄老之说兴起,倡言神仙导引之术,大大符合了贵胄后裔的胃口,于是选择了风景绝佳的地方,筑庐结庵,兴寄烟霞,吸取日月精华,提炼百卉的汁髓,以期在碌碌尘世中,能够不食人间烟火,进而白昼飞升,得道成仙。董双成随同家人,在杭州西湖飞来峰下结庐炼丹,不能算是女道士,当时尚无道教之名,真正道家演变成一种宗教,设立道观,传授弟子,吸收信徒,是东汉末年的事,道家与道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道家是一种哲学思想,道教是一种宗教,道教是挪用了道家的一些观点,更借用了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来做自己的始祖。东汉 ,撞见东方朔,行者笑道:"这个小贼在这里哩!帝君处没有桃子你偷吃!"东方朔朝上进礼,答道:"老贼,你来这里怎的?我师父没有仙丹你偷吃。"读过《西游记》的都知道,蟠桃园中力士仙吏甚多,除非象孙悟空这样监守自盗,否则蟠桃极难丢失。东方朔虽然诡诈,但法力究竟有限,如何能连偷三次呢?这就不能不说董双成了。董双成虽贵为王母侍女,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能象普通玉女那样经常私自下凡。清代名士胡与高咏黄山桃花峰诗云:"山头桃花开,山中玉女笑。帝乡无尽春,日日斜阳照。"诗意虽然浪漫,但董双成人面空对桃花,想来一颗芳心肯定是寂寞难耐。忽然有一天,董双成抓到了一个偷桃的贼,这个贼就是东方朔。然而东方朔不仅是一个偷桃的贼,更是一个偷心的贼。他为人风流倜傥,而且才学过人、谈吐风趣,所以一下子就迷住了董双成。爱情蒙住了董双成的双眼,为了东方朔她不顾一切,于是东方朔接二连三地前来偷桃,直到最后东窗事发。众所周知,王母气量狭小,尤其容不得周围的女子有爱情故事,所以董双成肯定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蟠桃园长的职位也因此被撤消。《西游记》可作印证,其提及五行山时说"王莽篡汉之时,天降此山",而在此之前,齐天大圣还在蟠桃园中颇逍遥了一段时日,天上一日,地上一年,掐指算来,大圣上任之时,也许正距汉武之世不远,想来是董双成刚被罢免,蟠桃园无人看管,才让大圣顶了缺吧。然而大圣乃天产石猴,只知偷桃,不解风情,蟠桃园中的桃花,就只能空对春风了。桃花仍在,斯人已去。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这一首《葬花吟》,竟似为双成写就一般。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下一篇:神诞民俗节日
龙生九子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上海城隍庙里的“五路财神”
在上海城隍庙的财神殿中,供奉了五位财神,通称“五路财神”。正中为赵公明元帅,又称赵玄坛,手持元宝、钢鞭,身骑黑虎,威风凛凛;赵公明元帅的左面和右面是他的部下招财使者陈九公和
福禄寿三星高照
福禄寿三星高照,人们常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祝愿长辈幸福长寿。道教创造了福、禄、寿三星形象,迎合了人们的这一心愿,"三星高照"就成了一句吉利语。福禄寿三星,起源于远古的星辰
天师家奇奇怪怪的护法们(四)雹神
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尤似到时贫。写这首诗的是一位官员,他为官四年,离任时两袖清风,因而作诗自勉。古代有些清官,他们洁身自律、清廉守节的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