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上海城隍庙曾发生过一次大火,殿堂、神像损失较为严重,除上海城隍神像被善信请出在外出巡得以幸免之外,还有殿前八尊皂隶(公堂差役)因系石身未遭火毁。
此后庙观重建,皂隶复位,更因这段经历而被沪上民众视为“祛灾免遭难”的象征,得到了鼎盛香火的供奉。
关于这八尊皂隶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灵应故事。
火灾发生后消防人员在上海城隍庙救火(历史资料)
据传,永乐年间,上海城隍庙初建之时,上海城隍尊神遣八位皂隶前去城隍庙就职。他们化作凡人,到黄浦江边搭船进城。船工招呼八人上船后,感觉他们明显比常人重出许多。
船工心想,难不成这几位俱是石头人?片刻之后,船已靠岸。
船工见这八人又像刚才上船时一般,排好队鱼贯登岸,且每上一人船就减轻许多,等其中的七位都上了岸,最后一位正从船上向岸上跨时,船工半开玩笑地问道:客官,你们不会都是石头人吧?没想到此言一出,即刻惊变,那人果然化作石人模样,沉于河底;上岸的七位,也变为石人,齐齐倒于地上。
船工见状大惊失色,这一幕随即引来许多人围观,大家七嘴八舌,都说不出个究竟。
后来一位能人道破天机,谓正在建造的城隍庙缺少两班衙役,此八人俱是皂隶打扮,定是神灵派来,化作客官模样,前去城隍庙报到的,不想被船工提前窥破,因此变回石人模样。
于是大家送这七尊石人去城隍庙,并且请能工巧匠重塑一尊,凑足八位,一起安放。只是这重塑的一尊皂隶,是泥塑而不是石雕。
上海城隍庙大殿东侧皂隶
可奇怪的是,这泥塑的一尊,反而特别灵验,凡是疟疾患者,只要进献香烛纸钱,供奉时鲜祭品,然后趴在他身下睡一会儿,回去以后即可痊愈,疟疾患者屡试不爽。人们都说,这是沉入河底的那尊皂隶神力护佑的结果。但是经过大火,庙观重修之后,皂隶重新安放,排序打乱,许多老香客也不再分得清哪是泥塑,哪是石雕了。
这些皂隶各有姓名(以前八尊塑像身上曾挂有姓名牌),东班四位分别叫钱升、房昌、朱明、杨福;西班四位分别叫王昌、金齐、周嘉、陶祥。八皂隶渡江的故事,反映了沪上民众对上海城隍的深厚信仰,正所谓“邑庙深处皆有灵”,城隍庙的护卫皂隶,也非同等闲。
上海城隍庙大殿西侧皂隶
一代女仙谢自然成道记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
道家女仙的传统源远流长,前贤将女仙分为六派,而其中“童女派”的开宗者,即是与孙不二元君、魏华存夫人齐名的女仙谢自然。唐贞元年间,谢自然于蜀中金泉道场白日飞升,产生了轰动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与地母
后土、后土娘娘、皇帝祇、地母等,都是代表人们所仰赖以维生的大地之神。宋代封为"后土皇地祇"。道教并以 。代表大地的则为后土。万物都是由天地所生化,天生而地养,所以以天为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号曰赤帝,姓洞浮,讳极炎,字赤熛弩。头戴赤精玉冠,衣三气丹羽飞衣.常驾丹龙,建朱旗,从神丙丁,官将三十万人。 上导泰清玄元之灵化,下和三
文昌帝君 梓潼夫子
"文昌帝君",有天神与人神两种不同的说法:文昌两字既为星名,又为神名,也就是民间惯称文昌星、文星神。文昌帝君又称为梓潼、文昌帝、济顺王、英显王、梓潼夫子、梓潼帝君、雷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