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福?如何惜福?
“惜”是爱惜,“福”是福气。就是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诸位要晓得:末法时代,人的福气是很微薄的:若不爱惜,将这很薄的福享尽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
弘一法师与《格言联璧》
格言,在弘一大师一生的道德修养中,起过重大作用。他很重视格言。所谓格言,据台湾《中文大辞典》解:“言可以为人准则者曰格言,多指砥砺行为之词。”弘一大师生于“诗礼传家
多才多艺的启蒙音乐家——李叔同(弘一法师)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李叔同是一位以创作“学堂乐歌”而著称的音乐家。同时,他在戏剧、美术、诗词、书法、篆刻等方面也有较深的造诣,特别是在我国近现代美术和话剧等方面
如何恭敬三宝
三宝者,佛、法、僧也。其义甚广,今唯举其少分之义耳。今言佛者,且约佛像而言,如木石等所雕塑及纸画者也。今言法者,且约经、律、论等书册而言,或印刷或书写也。今言僧者,且
最后的时光
(1942年)七月初,永春王梦惺居士二度聘请弘公到永春宏法,并寄来旅费,为弘公婉谢,也将旅费寄回去了,一心在温陵养老院安居。到中秋节这天,弘公在开元寺尊胜院讲《佛说八大人
弘一法师与印光大师的师生缘
印光大师与弘一大师的师生因缘,为中国现代佛教史的一段佳话,弘公对印祖执弟子之礼,尊崇礼敬无以复加,一生拳拳服膺,对印光大师的身教言教奉行不渝,对净土法门深信、切愿,并
“四大皆空”不是啥都没有,而是样样都有
编者按:自古以来,世人对于佛教就有诸多误解,当然这些误解也分不同情况。有些因为不懂佛教名相、义理,于是望文生义,理解不当乃至南辕北辙,却以为这就是佛教;有些因为门户之见(或者
揭开学佛之人隐居山林的真相
《李叔同集》:“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福,乃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以预备将来出山救世之资具耳,与世俗青年学子在学校读书为将来任事之准备者甚相似。由是可知,谓佛
汝有多么大的福气,竟如此糟蹋!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1924年),余(即弘一大师)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
紧急关头单提佛号
碰到紧急关头能讲念头方在佛号上是不容易的。我在北京认识一位学佛二十多年的老居士。他有一天到我这儿说他很惭愧,我问其原因。他说今天骑着自行车回去,正好一辆货车迎面而
念佛应如何起信发愿?
明蕅益大师云:念佛功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具体无二。次信娑婆的是苦,安养的可归,炽然欣厌。次信现前一举一动,皆可回向西方;若不回向,虽
现代鹦鹉往生的事例
八十年代包头有一只鹦鹉,是一个爱好鹦鹉的人从四川重金购买过去的,想让它学说人话。但这只鹦鹉一开始就很顽劣,不肯学,甚至你教它时它会很愤怒,把这个养鸟人的手都啄伤了。搞得
弘一大师出家前给妻子的信:放下你 非我薄情
很多年前,我读到李叔同在杭州出家的一段——西湖边杨柳依依、水波滟滟,没有比西湖更合适送别的场景了。1918年的春天,一个日本女人和她的朋友,寻遍了杭州的庙宇,最终在一座叫“
破斋酬业的故事
“破斋酬业”,这是《现果随录》里面记载的,也是安士居士他的家乡发生的一件事情。昆山有个叫魏应之的,他是子韶同族兄弟的一个儿子。他是怎么回事呢?魏应之,就是子韶“族子”;子
李叔同离奇身世,弘一法师的传奇人生
弘一大师手迹《格言别录》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永久值得人们怀念的人物弘一大师,他那离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人生,给世人留下一串深思与惊叹!究竟是什么样的因缘,使这位才华横
净土法门为什么需要至诚心?
中国古时候有一部很奇特的书——《列子》,其中讲了这么一个公案: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一位出自高贵范氏家族的范子华,很得晋国国君的宠信,权倾一时。当时有养士之风,范子华家里
青年佛徒应注意的四项
养正院从开办到现在,已是一年多了。外面的名誉很好,这因为由瑞金法师主办,又得各位法师热心爱护,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我这次到厦门,得来这里参观,心里非常欢喜。各方面的
人在愤怒时要有忍劲
人在愤怒时要有忍劲和州的一个村庄,有一个居民养了一百只鹅。有一天,这群鹅把邻居家的稻禾吃了。这邻居一看:“你这鹅怎么吃我稻禾啊?”一愤怒,就把这些鹅打死了一半多,五十多只
新年,改过自新
(弘一大师于1933年1月26日,农历春节,在厦门妙释寺讲)今值旧历新年,请观厦门全市之中,新气象充满,门户贴新春联,人多着新衣,口言恭贺新喜、新年大吉等。我等素信佛法之人,当
大安法师:做大乘佛法的第一弟子
我们常常讲一个公案,说有师徒俩,师父是证到了罗汉果位的,这个沙弥才刚刚出家不久。有一天这师徒俩出外去行脚,沙弥徒弟当然是走在师父的后面,背上包走在后面。这沙弥走的时候看
做正信的佛教徒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佛教,佛教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习俗,佛教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是来于印度
不正确的信仰会引来苦难!
苦难童年在台湾有一位真华法师,他写过一本《参学琐谈》,谈他参学的经历。他的一生还是很苦的。在他四岁时,他的母亲由于家庭不和睦,就气得上吊了。他的父亲也是败家子,把一点家
弘一法师珍藏的格言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读书即未成名,究竟人高品雅。修德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为善最乐。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
阿难尊者为什么取涅槃?
我们看阿难尊者涅槃的故事,他为什么取涅槃?阿难是传佛心印的,摩诃迦叶把衣钵传给阿难,就入灭了。阿难尊者就要去教化众生。有一天他路过一片竹林的时候,听到一个比丘在诵一个《
佛绘——弘一法师的一幅水墨画像
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蘸上少许的花青加藤黄调和成淡淡的绿色,略微加入一些幽香的墨色,一碟清水。就这样,幽幽的草绿,随着水与色的交融,慢慢的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