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菩萨,梵音名号Samantabhadra或Vishvabhadra。音译三曼多跋陀罗菩萨、三曼陀菩萨。又作遍吉菩萨。我国佛教四大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普贤菩萨)之一。
菩萨因何名为普贤?《悲华经》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的解释。
(1)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2)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3)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在娑婆世界里,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并为释迦牟尼的两大胁侍。依据大乘佛教美术的排列法,文殊菩萨驾狮子侍在释尊的左侧,普贤菩萨则乘白象侍在右侧。文殊象征智、慧、证三德,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在修行上,文殊重在一切般若,而普贤则重在一切三昧。两位菩萨德行的配合,象征着大乘精神最究竟的完成。
普贤菩萨是大乘佛教之行愿的象征。他曾经在过去无量劫中,行菩萨行、求一切智,修集了菩萨救护众生的无边行愿。因此,他也是大乘佛教徒在实践菩萨道时的行为典范。
在《华严经》里,普贤菩萨劝人广修十大行愿,此即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等十项。普贤菩萨以此十愿为众生成就如来功德的主要法门。
下一篇:普贤菩萨鼻根忏悔法门
大行普贤菩萨圣祝仪轨
《大日经疏》卷一中提到:普贤菩萨,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是说普贤菩萨依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所以名为普贤。普贤菩萨代表一
普贤菩萨和妙法莲华经的因缘
中国的菩萨,观音菩萨和众生缘分最足。普贤菩萨的感应比较少见。但发现,念法华经和华严经感应录中,普贤菩萨的感应就很多了。普贤菩萨是华严经的会主,法华经的最后一品中,普贤菩
普贤菩萨十大愿的解释
《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讚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常随佛学;八者请佛住世;九者恆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这是指普
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讲解
普贤菩萨是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其法像一般为戴五佛冠金色身,右手持剑左手结施愿印,半跏趺坐于六牙白象之上。普贤为十大愿的愿王,十大愿王又称为普贤愿海,代表一切菩萨的行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