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因为已到无所求无所得的程度,那是依靠般若波罗蜜多的力量所致。由于般若的空慧,已将一切自我的执著扫荡清净,自心即是清净的智慧,等同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佛心,等虚空遍法界,无处不照,亦无痕迹;正如《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有心的功用,无心的执著,所以是「心无挂碍」。
普通人无法做到心无挂碍的程度,因为凡是起心动念,都有主观的立场,既然缺省立场,就不容易把心门敞开,尊重他人、接受他人。如果经常学习菩萨精神,以慈悲为着眼,以智慧作指导,就能凡事多为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谅解他人、同情他人、协助他人,而少为自我的主见作保护,少为自我的得失作考量,则虽不能「心无挂碍」,至少也能心情愉快了。
不妨将菩萨的心,譬喻成山中的一朵祥云;云是不请自来的,不驱自走;云在山峦之间,穿来穿去,游走自在,遇到了山峰,不会被挡住,越过山巅,绕过山腰,消失于无形。云是有的,但不会受到任何东西的阻碍,因为它本身没有固定的目的,没有固定的形体。云在遇到不同的气温气流,便会随缘变化成雨、露、雹、雪、霜、冰以及水、气等形状。这就是菩萨无心如云出岫的意思。凡夫也不是完全不能学习的。
挂碍是妨碍、牵挂的意思,也是心有烦恼、病态的意思,有挂碍的心,就是心有了牵累障碍的病。例如《维摩经》说维摩诘长者因为众生有疾,所以维摩诘长者也示现有疾;众生害了生死烦恼的大病,所以心有挂碍,菩萨已离生死烦恼大病,所以心无挂碍。菩萨为了慈悲众生,示现于众生群中,看来也象是挂碍有病的众生,但他们的内心已空无一物,故名心无挂碍。
佛教不相信灵魂,那六道轮回的本体是什么?
问:佛教既不相信灵魂,那六道轮回的本体又是什么?答:佛教不相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灵魂,如果相信了灵魂的实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不错,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除了他
什么是焰口?为什么要放焰口?
焰口是什么?焰口,是指鬼道之中的饿鬼,鬼道众生分为三等:(1)在生之时,做了很多善事,若投为鬼,便成福德大力的多财鬼,一般人所信的城隍及土地等神祇,即属于此类的鬼神。(2)在生时做的善事
师弟之道
我们生存于天地之间,不会没有父母,也不能没有师长。父母者,生我育我;师长者,教我导我。人可以不必自以为师,但却不能不做他人的弟子,儘管有人不曾有过名义上的师弟之礼,但终不会没
是否拥有神通便能无视因果?
信众问:大师,是否拥有神通便能无视因果?圣严法师答:佛教承认神通的事实,也承认神通的功用,并且佛教的神通境界远在其他的一切宗教之上。佛教将神通分为六大类,那就是:神足通、天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