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宗经典对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与相状,有着虽简约但甚为透辟的陈述,为我们了解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提供了思路,亦为净业行人严土利生的菩萨行提供良深的启迪。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中,尊者阿难启问:法藏菩萨圆满大愿,圆证菩提,那么,法藏菩萨是过去佛呢?未来佛呢?还是他方世界的现在佛呢?释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意为: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空间打破),无生无灭,非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一如,时间打破),只是为了酬报因地所发的誓愿,广度十方世界众生,从法身流现出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的西面有十万亿佛刹之遥。
这段经文义理深邃,点示出西方净土成立的原理。即由真空缘生妙有,打破时空局囿的如来即是真空,极乐世界即为妙有。真空与妙有的媒介是愿力。真空——愿力——妙有三大要素的因缘和合,构成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
经中有一段阿弥陀佛对他方世界菩萨的开示也谈及这点:“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又云:“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表证着空性——愿力——妙刹三者的内在关联。
西方净土的成立原理昭示:愿力是从空出假(妙有)的重要中介力量,真空妙有二谛圆融,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双泯双存,同时无碍,即是向上圆融不思议第一义谛,即是当人本源心性。而种种般若净土法门,皆悉指归本源心性,所谓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是故大乘行人以发菩提心,广度众生为先决前提。小乘行人不发菩提愿,即趋证偏真涅槃,不能从真空中繁生度生大用,故被释尊呵斥为焦牙败种。吾人当引以为诫。虽知诸佛国,及与众生空,而常修净土,教化于群生。
重法如山
佛法流到我们中国,流传中国也是很不容易的,一方面有天竺西域的这个三藏法师过来,另一方面我们中土的去求法也开始了。早期的朱士行,法显,到了唐代有玄奘、义净等这些。那这些去
性恶法门:阿阇世与央掘魔罗
众生入道的机缘,有时候也是靠性恶法门,比较有名的就是阿阇世王子和央掘魔罗。央掘魔罗受一个邪师的教唆,要杀一千个人。他每杀一个人,就砍下死者的一根手指,将其做成鬘,挂在身上
大安法师:做大乘佛法的第一弟子
我们常常讲一个公案,说有师徒俩,师父是证到了罗汉果位的,这个沙弥才刚刚出家不久。有一天这师徒俩出外去行脚,沙弥徒弟当然是走在师父的后面,背上包走在后面。这沙弥走的时候看
阿寄的故事
这个“忠”,现代社会都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做仆人的能不能做到忠,做领导的能不能做到仁,比如“仆”就是传统社会家里的仆人、佣人,主人对仆人都很关爱的,一辈子都关心他,而仆人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