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法门,是以信愿行三资粮作为往生的条件。这三者是钩锁相连的关系,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由信启愿,由愿导行,由行持来落实信愿,是一个互动的关系。在这三资粮里,尤其以发愿为最要,是信愿行的中枢。由信启愿,有愿则含信;由愿导行,无愿则无行。
公案一 郁头蓝弗成飞狸
郁头蓝弗是佛陀时代一位非常有知名度的外道仙人,修非想非非想定,释尊成道前曾向其求法。他在水边的树林下修定,每当他的定功快要修成的时候,都被水里的鱼和树林里的鸟惊扰,让他禅定一直不能成就。他生了瞋恨心,发个恶愿:“我以后要做飞狸。”飞狸是个两栖动物,既可以入水,也可以飞行。郁头蓝弗想入水吃鱼,飞行捕鸟。这个恶愿发了之后,他又平心静气,找了一个更安静的地方修定。最后这个定功成就了,生到非想非非想天。等到八万大劫的天福享尽后,他就投生成了飞狸。
郁头蓝弗是有禅定功夫的,他发的愿带有定的力量,所以八万大劫以后马上现前的是他发的恶愿。但是他的愿是违背本性的,力量会减弱。如果我们发出称乎本性的,上能契理,下能契机的善愿,它就带着自性实相的力量,兑现的就更快、更直接、更究竟、更圆满。
公案二 一句戏愿成将军
这个公案摘自《神僧传》。有一位讲经说法的鑑空法师,转世之后,不仅没有了生死,还变成了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有一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几天没饭吃,在雪地饿昏了。恍恍惚惚,见到一位梵僧走过来。梵僧说:“空法师,你今生怎么这个样子啊?”秀才说:“我是这样一个潦倒的人,你怎么叫我法师啊?”那位梵僧说:“啊,你都忘记了。我这里有一个枣。上根利器,吃了这个枣,能够知道三世的事情;下根器,也能知道前世的事情。” 秀才吃了枣,就枕着石头睡着了。他梦到自己前生,真的是一位法师,而且还有四位同参道友。这五个人里面只有这位梵僧了脱生死,其他四个人都在轮转。这位前世的鑑空法师在狮子座上讲的是相似法,而且吃荤,不严格持戒,所以他不仅没有度脱,还堕落到了这个穷秀才的地步。他又问:“悟法师现在到哪去了?”梵僧说:“我们五个人一起行脚的时候,在香山,悟法师对着一尊石佛像开玩笑地发了一个愿,‘我今生出家要了生脱死。如果万一今生生死不了的话,我愿来生做一个雄赳赳的大将。’果然昨天他已经拜将,作大将去了。”
一个修行的比丘,在石佛面前开玩笑发的一个愿,到后世果真就实现了。玩笑发的愿,尚且能够满愿,如果我们以至诚心发的愿,不是更能够兑现、圆满吗?
我们在世间一切事情的成败,乃至于我们感得的正报和依报的种种情况,都跟我们发愿的心念直接相关。而愿的力量很大,种子迟早会现行。至诚恳切的善愿在我们的生命行为当中,更是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我们以至诚恳切之心发出“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愿,与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相感、互动、互通,定能成办不可思议的往生大事。
——庚寅年冬月大安法师述
下一篇: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特别之处
认真念佛、老实修行会有成就的一天
在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中,周利槃陀伽是最笨的一个人。他的哥哥教他一个偈颂,他三年都记不下来,奇笨无比,所以哥哥就觉得他不具备出家的根机,叫他还俗。周利槃陀伽为此很痛苦,在路边
智者大师的神奇经历
智者大师在天台教里面,那是了不起的一位大祖师,他的经历都很神奇,善根极为深厚。七岁的时候随着他的母亲到寺院听一位出家人诵《普门品》,一听他就能背下来,甚至七卷《法华经》
远离名利,老实念佛
莲池大师出家受具足戒后,行脚遍参善知识。六载崎岖坎壈,行头陀行。当他听说北京有两位禅宗大德——遍融、笑岩,就去参这两位大德。当见到这两位老禅师的时候,遍融老禅师只是告
不测之人与不测之《注》 恭读《往生论注》的几点体会
淨土法门素称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难信的缘由甚多,然根本性的原因乃是:淨土事理因果通体建立在佛地果觉层面,彰显涅槃之常乐我淨。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是故古往今来能够弘扬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