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所讲的“大净志尊者”,梵语“赖吒和罗”。未出家前,赖吒和罗是一位富家公子,父母亲晚年得子,对他疼爱有加,财富、豪宅、妻妾、奴婢等等应有尽有,除了国王,没有谁能超越其上。
但是,自从赖吒和罗听了佛陀讲法之后,明白了在家中很难修得清净之法,于是就发愿跟随佛陀出家。其父母是老年得子,况且尚未抱孙子,哪里舍得儿子出家,于是百般阻扰。怎料儿子出家心切,竟然绝食数日,并且拒绝沐浴,父母亲无奈,终于勉强答应其出家的要求。
赖吒和罗得到了自由身,连忙祈请佛陀为其剃度。大净志尊者不乐世间五欲六尘之乐,对佛法非常好乐,喜欢住阿兰若处,少事少欲,所以大净志尊者被誉为“闲居第一”。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本源法师
什么是戒律,是如何形成的,应如何看待?
什么是戒律?严格来说,佛教的戒和律是有所不同的。“戒”主要是强调带有一种自觉的性质,信众出于自身的意愿,发誓发愿,愿意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这个是“戒”。“律”强
许愿还愿与发愿的区别?
很多人去寺院的目的就是求神拜佛,许愿或还愿。许愿是求神护佑自己,使自己的心愿得以实现,而还愿是自己的心愿实现后兑现许下的诺言。这种说法,其实是民间存在的一种民俗,而我们
佛教为什么不提倡看相算命
或许你曾在寺院附近被人搭话:“小伙子有佛缘啊,要算一卦吗?”“小姑娘你有旺夫相啊,想求姻缘吗?”或者说你印堂发黑要帮你“逢凶化吉”,报价50元就能算出你几年的运势等,说得神乎
什么是佛教说的内学与外学
佛法又称为‘内学’、‘内明’;内明即‘智’,以智慧消除烦恼就叫‘超度’,也即是出离苦海而到达解脱的层次。相反的,我们称世间的学问为‘外学’,因为世人都想在心外求法、心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