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跟“师父”这两种称呼在语音上是相同的,普通话中都说成shīfu,后一音节轻读。在称呼出家人时经常用到,因为发音相同,所以大家平常很少去分别判断,但有时候需要写出来的话,就真不知道该用哪个,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哪个才是正确的。
两个词的历史“师傅”早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而且从一开始就用来称呼老师。秦汉以后,师傅由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演变为专指帝王的老师。从西汉到南宋,“师傅”的涵义几乎为帝王之师,这一特定的所指独占,很少例外。从南宋开始,“师傅”的所指逐渐下移,平民百姓的教师也可以蒙受此称。清代中后期以后,民间多称某一个行业里的手艺较高、资历较老的人为“师傅”,比如“修车的王师傅”“做烧饼的武师傅”等。“师父”就不同于一般的“师傅”,虽然它出现的晚。“师父”的称呼最早是在唐代开始的,既有泛指从事教学工作的老师,也有特指帝王的老师。唐朝以后“师父”开始用来指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在元朝时期,“师父” 往往用作对出家人的尊称了。
两个词的区别“师傅”作为尊称,当然含有尊敬的情感在内,而“师父”将“师”作“父”一般地敬重,感情显然是更加深挚。由于受尊师重教的观念影响,在传统的观念中,父亲和老师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旧时更为普遍使用的“父师”一词,就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父生之,师教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父亲有生养之恩,老师有教育之谊。“师父”的称呼,在保留了原有的传授知识或技艺的意思之外,还灌注了更多情感色彩,表现了古人对老师犹如对父亲一样的感情。
正确称呼是:“师父”佛法于恭敬中求,身为在家居士,应该知晓对出家师父适当而得体的称呼法,方能彰显内心的恭敬,从而得到佛法的利益。一般我们称呼出家师父,都以“某某法师”或“师父”等来尊称。至于“某某师”的称法,乃是出家师长对“晚辈”出家人,或同样是出家人对“很熟的平辈”出家道友的称呼!由此可见,“师父”,这是对出家人最妥当的一种称呼。不论男女长幼,只要是佛教出家人,乃至刚刚落发剃度的沙弥、沙弥尼,现出清净僧相,都要尊称他们为“师父”。
下一篇:在寺院里为什么不能踩门槛
佛教皈依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问:我的朋友已皈依三宝,成为佛教徒,但是仍追逐世间物质享用,也没有守五戒,这样皈依有何作用呢?皈依代表的意义又是什么?答:皈依是为了学习佛法,以佛为学习的榜样,经由菩萨道的修行来
佛经五不翻是谁提出的?五不翻指的是什么?
佛经五不翻是谁提出的?佛经五不翻是玄奘法师提出的。玄奘法师(602-664),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佛学翻译家和佛学理论家。他不仅以其丰硕卓著的译经成果在中国佛教史上写下了不朽的
阿弥陀佛的生日是哪天?冬月十七恭迎阿弥陀佛圣诞
今天是冬月十七阿弥陀佛圣诞!阿弥陀佛是众生的慈父,西方极乐世界是众生的归宿!阿弥陀佛知众生苦,时时刻刻思念着我们!今天是他的生日,让我们通过几个小问题走进阿弥陀佛的世界,走
全素者误食荤食怎么办?
全素者在外用餐,或是收受亲友赠送的食品,多多少少难免遇到误食含有动物成分,或是酒类、五辛成分食物的尴尬情况。误食荤食后,有的人的心里可能会觉得不舒服,不知该如何是好,甚至